《楼中阅清管》

时间: 2025-01-10 23:04:16

山阳遗韵在,林端横吹惊。

响迥凭高阁,曲怨绕秋城。

淅沥危叶振,萧瑟凉气生。

始遇兹管赏,已怀故园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中阅清管
山阳遗韵在,
林端横吹惊。
响迥凭高阁,
曲怨绕秋城。
淅沥危叶振,
萧瑟凉气生。
始遇兹管赏,
已怀故园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高楼上听到悠扬的管乐声,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提到山阳的余韵在耳边回响,随之而来的管乐声在林间吹奏,声音在高阁中回荡,旋律中流露出哀怨,正如秋城的情景。接下来,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空气中弥漫着凉意。诗人初次欣赏这种音乐,心中便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阳:指山阳地区,可能是指某地的音韵特点。
  • 遗韵:留下的音韵,指美妙的音乐或乐声。
  • 响迥:声音清脆而远扬。
  • 凭高阁:在高高的楼阁上。
  • 曲怨:曲调中带有怨恨,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情感。
  • 淅沥:形容雨声或细微的声音,这里指树叶的声音。
  • 危叶:形容高处的树叶,可能指树木的摇动。
  • 凉气生:凉爽的气息开始弥漫。
  • 兹管:此时此地的管乐。
  • 故园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故园”一词常常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游子的孤独和对故乡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的游历期间,可能是在某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站在高楼上,恰巧听到悠扬的管乐声,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楼中阅清管》是一首通过音乐描绘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将音乐与秋天的氛围巧妙结合,生动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头的“山阳遗韵在”即设定了一个优美的音景,山阳地区的音韵与林端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音乐的响起,诗人感受到高阁的清静与曲调的哀怨,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情感。特别是“曲怨绕秋城”一句,更是将秋天的冷清与音乐的哀怨结合,令人倍感惆怅。接下来的“淅沥危叶振,萧瑟凉气生”,则通过树叶的细微声音和凉爽的气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的层面,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波动和对故乡的深刻怀念。

整首诗在音韵和意象的交织中,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阳遗韵在:山阳的音乐余韵仍在耳畔回响。
  2. 林端横吹惊:在林间传来的横吹乐声让人惊异。
  3. 响迥凭高阁:声音在高阁中回响,清脆而响亮。
  4. 曲怨绕秋城:曲调带有怨恨的情感,环绕在秋天的城市上空。
  5. 淅沥危叶振: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淅沥的声音。
  6. 萧瑟凉气生:凉爽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7. 始遇兹管赏:初次欣赏到这样的管乐。
  8. 已怀故园情:心中已然怀念起故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自然的一部分,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 拟人:音乐和树叶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响迥”和“曲怨”形成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高楼听音乐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展示了游子在外时的孤独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阳:象征音乐的美好与传统。
  • 高阁: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秋城:象征凋零与思念的季节。
  • 危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不安。
  • 凉气:象征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凉意。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阳”,主要指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乐器
    C. 一位诗人

  2. “曲怨绕秋城”中,“曲”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哀怨
    C. 激昂

  3. 诗人初次欣赏管乐时的心情是?
    A. 兴奋
    B. 失落
    C. 思乡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现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楼中阅清管》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表达了孤独和思乡之情,但韦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音乐的赞美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夜晚的宁静和对兄弟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韦应物诗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