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题紫清道院)》

时间: 2025-01-25 23:32:23

竹色苔香小院深。

蒲团茶鼎掩山扃。

松风吹净世间尘。

静养金芽文武火,时调玉轸短长清。

石床闲卧看秋云。

长清、短清,皆琴曲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题紫清道院)》
作者:周密 〔宋代〕

竹色苔香小院深。
蒲团茶鼎掩山扃。
松风吹净世间尘。
静养金芽文武火,
时调玉轸短长清。
石床闲卧看秋云。
长清短清,皆琴曲名。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小院中,竹子的颜色和青苔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蒲团和茶鼎静静地放在山门后。松风轻轻吹拂,清除了世间的尘埃。我在这里静静地修养,品味着金芽的茶、文火和武火的烹调,偶尔调整琴弦,弹奏那清脆悠扬的曲子。闲卧在石床上,静静地看着秋天的云彩。长清和短清,都是琴曲的名字。

注释:

  • 竹色:指竹子的颜色,象征生机和清雅。
  • 苔香:青苔的香气,表示环境的清幽。
  • 蒲团:坐垫,通常用于打坐或静修。
  • 茶鼎:煮茶的器具,象征茶道的宁静和雅致。
  • 松风:松树的风声,象征自然的清新。
  • 金芽:指茶叶的嫩芽,象征品质。
  • 文武火:指不同的火候,用于烹饪茶。
  • 玉轸:琴弦,象征音乐的优雅。
  • 石床:自然之床,表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长清短清:琴乐的名曲,象征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度,号梅溪,晚号龙山居士,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清新、雅致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周密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小院,体现了他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题紫清道院)》是一首展示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竹色苔香小院深",以细腻的感官描写引入读者,竹子与青苔的结合,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新,更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雅。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场景,"蒲团茶鼎掩山扃",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他在这里品茶、调琴,享受着与世无争的乐趣,"松风吹净世间尘"更是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后面的“静养金芽文武火”,则展现了诗人对茶道的理解和追求。

最后两句“石床闲卧看秋云”,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静观自然的变化,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整首诗以清新、闲适的情调为主线,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色苔香小院深:描绘出小院的色彩和气味,给人以清幽之感。
  2. 蒲团茶鼎掩山扃:展示了隐逸的生活场景,强调了安静和专注。
  3. 松风吹净世间尘:以松风清扫尘世,表现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
  4. 静养金芽文武火:表现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注重内心的修炼。
  5. 时调玉轸短长清:音乐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丰富与多样。
  6. 石床闲卧看秋云: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闲适心境。
  7. 长清短清,皆琴曲名:以琴曲的多样性象征诗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色苔香”形象地描绘了环境之美。
  • 对仗:如“长清短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松风被赋予了清扫尘埃的能力,体现出自然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文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坚韧。
  • :象征朴素、宁静。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和谐。
  • 金芽:象征珍贵与品质。
  • 琴曲:象征文化的底蕴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蒲团”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坐垫
    • C. 茶具
    • D. 书籍
  2. “松风吹净世间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世俗的留恋
    • B. 对尘世烦恼的超然
    • C. 对自然的无奈
    • D. 对人情的渴望
  3. “长清短清”指的是什么?

    • A. 两种茶
    • B. 两种音乐
    • C. 两种生活方式
    • D. 两种植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1.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意境的深邃和哲理的表达。
  2.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周密的诗则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解读》
  • 《宋代诗词研究》
  • 《周密与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