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

时间: 2025-01-27 03:45:04

榴花五月眼边明。

角簟流冰午梦清。

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

主人杯酒留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

都付驿亭今日水,伴人东去到江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榴花五月眼边明。角簟流冰午梦清。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主人杯酒留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都付驿亭今日水,伴人东去到江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榴花盛开的五月,眼前的景色明亮如新。午后的梦境如同凉爽的冰面,清晰而恬静。在江面上,小舟停下,画桨搁在一旁,云间传来一阵笑声,洗净了尘世的烦恼。主人对酒的留恋,表达了对客人的不舍,而疲倦的旅人却只能随着河流离去,心中满是无奈。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今天的水流中,陪伴着人们向东而去,驶向江城。

注释:

  • 榴花:指石榴花,象征着繁荣和美好。
  • 五月:指农历五月,正值夏季,景色宜人。
  • 角簟:一种竹制的凉席,夏天用来避暑。
  • 流冰:形容水面凉爽,梦境清新。
  • 扁舟:小船,象征着旅途。
  • 濯尘缨:洗去尘世烦恼的意思。
  • 留连意:恋恋不舍的情感。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驿亭:古代驿站,旅人常停留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带有清新、自然的风格,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盛夏的五月,正是榴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社会环境上,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这样的情感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诗歌鉴赏:

《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作品通过描绘榴花盛开的五月,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恬静。开头的“榴花五月眼边明”便引人入胜,生动地呈现了夏天的鲜艳与生机。接下来的“角簟流冰午梦清”,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的梦境,仿佛在烈日下享受到一丝凉意。

词中“江上扁舟停画桨”,不仅描绘了江面的宁静,也暗示着旅途的停歇。紧接着的“云间一笑濯尘缨”,则将人世间的烦恼与世俗的尘埃轻轻洗去,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情感。

而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离别的感慨,“主人杯酒留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旅人远行的无奈之情。这种情感在“都付驿亭今日水”中得到了升华,诗人将所有的情感寄托于流动的水中,既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整首词在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榴花五月眼边明:榴花盛开,五月的明亮景色映入眼帘。
  2. 角簟流冰午梦清:在凉席上,流动的冰水让午后的梦境格外清新。
  3. 江上扁舟停画桨:江面上小舟静止,画桨轻轻搁在一旁。
  4. 云间一笑濯尘缨:云间传来笑声,仿佛在洗净尘世的烦恼。
  5. 主人杯酒留连意:主人举杯邀饮,流露出对客人的留恋。
  6. 倦客关河去住情:疲惫的旅人只能随着河流离去,心中满是情感。
  7. 都付驿亭今日水: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今天的水流之中。
  8. 伴人东去到江城:陪伴着人们向东而去,驶向江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情感的承载,表达离别的无奈。
  • 拟人:云间的笑声仿佛在与人对话,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主人杯酒”和“倦客关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伤。通过描绘榴花的盛开、江边的宁静,诗人传达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繁荣与美好。
  • 江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与生活的无常。
  • 扁舟: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代表友情与人际关系的维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榴花”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石榴花
    • C. 荷花
    • D. 菊花
  2. “倦客关河去住情”中的“倦客”指的是?

    • A. 旅人
    • B. 主人
    • C. 渔夫
    • D. 小孩
  3. 整首诗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离别的惆怅
    • C. 对友情的思念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杜甫《春望》:以忧国忧民为主旨,情感更为沉重,对比出赵彦端的洒脱与轻松。

参考资料:

  • 《宋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