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春未得一钱酬,独倚东风搔白头。
花影入帘情苒苒,竹风挨枕梦悠悠。
黄鹂欲下无谁语,碧草相看始欲愁。
老大别无新伎俩,只凭诗句写风流。
白话文翻译:
我爱春天,却未能得一分回报,独自倚靠在东风中,搔着白发。
花影透过窗帘,情思缠绵不绝,竹风轻拂枕边,梦境悠悠。
黄鹂想要飞下,却无人可以倾诉,碧草相对,看着开始愁苦。
年纪渐长,别无新花样,只能依靠诗句来表达风流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爱春:热爱春天。
- 一钱酬:一钱是古代的货币,这里比喻对春天的热爱未能得到任何回报或实质的回馈。
- 搔白头:形容年纪大了,白发渐生。
- 情苒苒:情意缠绵,绵延不绝。
- 竹风挨枕:竹子的风声轻拂到枕边。
- 黄鹂:一种鸟,声音悦耳。
- 碧草:绿草,春天生机勃勃的象征。
- 老大:年纪大了。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春天、白头、竹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即事》是李流谦在春天时节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和衰老的感慨。诗中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在年华流逝之际的无奈和惆怅。
诗歌鉴赏:
李流谦的《即事》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自身衰老的感慨。首句“爱春未得一钱酬”便揭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东风”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花影入帘情苒苒,竹风挨枕梦悠悠”,两句描绘了春日的温柔细腻,花影摇曳,竹风轻拂,诗人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之中,然而内心却难以摆脱对生命流逝的忧虑。接下来的“黄鹂欲下无谁语”,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黄鹂的叫声在春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寂寞。诗人感受到周围的景物皆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而他却无处倾诉。
最后两句“老大别无新伎俩,只凭诗句写风流”,更是将全诗的主题凝聚在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文学的坚守上。年纪渐长,诗人感受到创作的难度加大,但仍然选择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风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爱春未得一钱酬:诗人热爱春天,但未能得到任何回报,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 独倚东风搔白头:诗人独自倚靠在春风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头发已白。
- 花影入帘情苒苒:春光透过窗帘,花影摇曳,诗人情思绵绵。
- 竹风挨枕梦悠悠:竹子的风声轻轻拂过枕头,梦境悠远。
- 黄鹂欲下无谁语:想要倾诉的黄鹂却无人倾听,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碧草相看始欲愁:绿草相对,诗人开始感到忧愁。
- 老大别无新伎俩:年纪大了,创作的灵感逐渐匮乏。
- 只凭诗句写风流:仅靠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风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花影入帘”,赋予花影以灵性。
- 对仗:如“黄鹂欲下无谁语,碧草相看始欲愁”,上下句对称工整。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酬劳”,表达对春的渴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最终选择通过诗句来表达风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诗人对春天的热爱显而易见。
- 白头: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花影: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绚丽。
- 竹风:象征清新与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
- 黄鹂:象征孤独与无奈,反映诗人的情感困境。
- 碧草:象征生命与自然,与诗人的忧愁相映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爱春未得一钱酬”的意思是什么?
- A. 春天给了诗人很多回报
- B. 诗人热爱春天但未得到任何回报
- C. 诗人不喜欢春天
- D. 春天是诗人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黄鹂”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代表春天的美好
- B. 代表孤独与无奈
- C. 代表欢乐
- D. 代表友谊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流谦的《即事》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李流谦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不同,却共同反映了春天带来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流谦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