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道中》

时间: 2025-01-10 21:53:28

山断疑无路,林开觉有村。

饥牛恋茅垅,吠犬护柴门。

闷去诗千首,愁来酒一尊。

明朝南去路,怀抱与谁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断疑无路,林开觉有村。
饥牛恋茅垅,吠犬护柴门。
闷去诗千首,愁来酒一尊。
明朝南去路,怀抱与谁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在山路断绝的情况下,似乎无路可走;而树林打开后,发现了村庄。诗人写到饥饿的牛依恋着草垅,守卫柴门的狗在吠叫。诗人因烦闷而写下千首诗,因愁苦而饮一尊酒。明天南行的路上,心中怀抱着的情感又该与谁倾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断:山路断绝,表示行路艰难。
  • 林开:树林稀疏,开阔处可以见到村庄。
  • 饥牛:饥饿的牛,表现乡村生活的艰苦。
  • 茅垅:指茅草生长的地方,意指田野。
  • 吠犬:吠叫的狗,守护家的象征。
  • 千首:形容诗作之多,表达诗人的烦闷。
  • 一尊:指一杯酒,表达人生的苦涩。
  • 南去路:明天南行的方向,意味着离别与旅途。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乡村生活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情怀,具有普遍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诗人游历途中,可能是在游历山林间,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乡村的宁静,同时又感到内心的孤独与烦恼。

诗歌鉴赏:

这首《寿昌道中》通过描绘山林与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开头以“山断疑无路,林开觉有村”展示了诗人行路的艰难与最终的发现,令人感受到一种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饥牛与吠犬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乡村的朴素与真实,也隐喻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闷去诗千首,愁来酒一尊”一句,浓缩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愁苦,表明尽管有千首诗作,但在痛苦面前,最终还是选择借酒消愁。最后两句“明朝南去路,怀抱与谁论”则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表达了即将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深刻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断疑无路:山路被阻,似乎没有出路,表现出一种困境。
  2. 林开觉有村:树林间透出光明,发现了村庄,象征着希望与新的机会。
  3. 饥牛恋茅垅:饥饿的牛依恋着草垅,显示乡村生计的艰辛。
  4. 吠犬护柴门:狗在守卫柴门,体现出家乡的安宁与保护。
  5. 闷去诗千首:因心中烦闷而写下了千首诗,表现出诗人情感的丰沛。
  6. 愁来酒一尊:愁苦时只能借酒解忧,透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7. 明朝南去路:明天将南行,暗示着旅途与离别。
  8. 怀抱与谁论:心中情感无处倾诉,表现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饥牛”“吠犬”比喻乡村生活的艰辛与安宁。
  • 拟人:牛的依恋、狗的护卫,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闷去诗千首,愁来酒一尊”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障碍与困境。
  • :象征未知与希望。
  • :象征生活的艰辛。
  • :象征守护与安宁。
  • :象征解愁与逃避。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承载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断疑无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绝望
    C. 快乐
    D. 兴奋

  2. “饥牛恋茅垅”中的“饥牛”所象征的是什么?
    A. 富裕
    B. 乡村生活的艰苦
    C. 诗人的烦闷
    D. 自然的宁静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怎样的态度?
    A. 乐观
    B. 迷茫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华岳的《寿昌道中》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孤独的抒发,但华岳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更表现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华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