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道使君弭节合沙馆奉太夫人游鼓山乃蒙封示所和梦锡赠行佳句辄次严韵少叙别怀》

时间: 2025-02-04 16:33:15

淮海元龙公辈流,何劳老手镇方州。

雍容行色自登览,邂逅故人仍倡酬。

眼界早惊云子熟,官期能为荔枝留。

临分莫话中原事,想见家山只梦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海元龙公辈流,何劳老手镇方州。
雍容行色自登览,邂逅故人仍倡酬。
眼界早惊云子熟,官期能为荔枝留。
临分莫话中原事,想见家山只梦游。

白话文翻译:

淮海一带的元龙公等人依然在流连,老一辈的我何必辛苦镇守方州呢?
从容的姿态自然走上高处,偶然遇见老朋友依旧欢歌畅饮。
眼界早已因为云子而震撼,官职的任期能否留住荔枝的美好?
临别时不要谈及中原的事情,想见故乡的山水只在梦中游弋。

注释:

  • 淮海:指淮河与海的交汇处,象征着繁华之地。
  • 元龙公:指著名的士人或官员,寓意杰出的人物。
  • 镇方州:管理地方,镇守一方。
  • 雍容:形容气质优雅从容。
  • 邂逅:偶然相遇。
  • 云子:可能指云海,象征高远的志向。
  • 荔枝:一种美味的水果,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
  • 家山:故乡的山水。

典故解析:

  • 云子:可能暗指云游四海的高洁士人,代表志向和理想。
  • 荔枝: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具有清新脱俗的气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鼓山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漠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开头部分提到的“淮海元龙公辈流”,既是对当时社会中名士的描摹,也显示了诗人对这些人物的欣赏与向往。接着,诗人反思自己在官场的处境,提出“何劳老手镇方州”,表现出对官职的厌倦与对自由的渴望。通过“雍容行色自登览”,诗人传达出一种从容自信的态度,仿佛在说,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优雅从容的气度。

而“邂逅故人仍倡酬”则突显了诗人与老友重逢的喜悦,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珍贵。与此同时,诗中“眼界早惊云子熟”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临分莫话中原事,想见家山只梦游”更是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深情中带有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海元龙公辈流:描绘名士们在淮海一带游荡的情景。
  2. 何劳老手镇方州:自问何必辛苦守着这个地方。
  3. 雍容行色自登览:从容的气质自然而然地吸引着目光。
  4. 邂逅故人仍倡酬:意外遇见旧友,依旧欢聚畅饮。
  5. 眼界早惊云子熟:因云子而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6. 官期能为荔枝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临分莫话中原事:离别时不谈中原的事情。
  8. 想见家山只梦游:对故乡的思念只存在于梦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雍容行色”与“邂逅故人”,展现出诗的和谐美。
  • 比喻:将“荔枝”比作美好生活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生活的羡慕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海:象征繁华与流连。
  • 云子:象征理想与志向。
  • 荔枝:象征美好与珍贵。
  • 家山: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汇表示优雅的气质?
    A. 邂逅
    B. 雍容
    C. 官期
    D. 梦游

  2. 诗中提到的“荔枝”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生活
    C. 乡愁
    D. 官职

  3. “临分莫话中原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官场的向往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赠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张元干:杜甫的诗多表现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故乡的思念,而张元干则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与自由理想,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共同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