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十五日夜月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白话文翻译:
正月十五的夜晚,丰收的季节让人们心中快乐,白天游玩过后又继续夜游。春风吹拂着海面,明月高悬在江边。每家每户灯火通明,楼阁中响起笙歌。即使想念帝都,也并不觉得厌倦这美丽的杭州。
注释:
- 岁熟:指丰收的季节,象征着人们的喜悦。
- 朝游复夜游:白天游玩后又继续夜游,形容一种欢快的气氛。
- 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带来春天的气息。
- 明月:象征着团圆和美好,常用于描写夜景。
- 灯火家家市:形容灯火通明,热闹的市集景象。
- 笙歌:古代乐器,象征着欢庆的氛围。
- 思帝里:指对长安(即帝都)的思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思帝里”反映了白居易对长安的怀念,而“杭州”则是他在任职期间的故地,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喜爱。他的作品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值春季,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个节日中,民间有夜游和庆祝的习俗,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欢快场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月》是白居易在元宵节夜晚所作,诗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提到“岁熟人心乐”,瞬间传达出丰收的喜悦和人们的欢快心情。接着描绘了春风和明月,彰显了春天的温暖和光明,营造出一种美好的夜景。灯火辉煌、笙歌四起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诗的最后一句“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更是体现了白居易对故乡的眷恋,尽管心中对长安的思念,却也不觉得厌倦眼前的美好生活。这种情感的冲突,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理解与领悟,使整首诗既有节日的欢愉,也有对故土的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熟人心乐”:丰收的季节让人心情愉悦。
- “朝游复夜游”:白天游玩过后,晚上又继续游玩,表现出欢快的气氛。
- “春风来海上”:春天的风吹来,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明月在江头”: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江边,增添了夜晚的美丽。
- “灯火家家市”:每家每户的灯火通明,显得格外热闹。
- “笙歌处处楼”:楼阁中到处响起的笙歌,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无妨思帝里”:即使思念长安也无妨。
- “不合厌杭州”:在美丽的杭州,心中并不感到厌倦。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展现了热闹的场景,形成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对比。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节日的欢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岁熟:象征丰收与喜悦。
- 春风:象征生机与温暖。
- 明月:象征团圆与美好。
- 灯火:象征热闹和温馨的家庭氛围。
- 笙歌:象征庆祝和欢乐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诗中“无妨思帝里”的意思是?
A. 不想长安
B. 不妨想念长安
C. 讨厌长安
D. 不在乎长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正月十五日夜月》都描写了月夜的情景,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孤独的思乡情感,而后者则充满了节日的欢乐与生活的热爱。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