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舒城南溪赋得沙…张侍御赴河南元博士赴扬州拜觐仆射》
时间: 2025-01-27 03:3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终日闾阎逐群鸡,喜逢野鹤临清溪。
绿苔春水水中影,夜月平沙沙上栖。
惊谓汀洲白蘋发,又疑曲渚前年雪。
紫顶昂藏肯狎人,一声嘹亮冲天阙。
素质翩翩带落晖,湖南渭阳相背飞。
东西分散别离促,宇宙苍茫相见稀。
皇华地仙如鹤驭,乘驾飘飘留不住。
延望乘虚入紫霞,陌头回首空烟树。
会使抟风羽翮轻,九霄云路随先鸣。
白话文翻译
整天在家中追逐群鸡,偶然遇见野鹤在清溪边栖息。
绿苔映照着春水的倒影,夜月照耀着平沙的栖息。
惊讶地看到汀洲上的白蘋草,又疑心曲渚上的白雪是去年的。
紫顶的高昂身姿难以接近,响亮的叫声冲破了天阙。
洁白的身影翩翩起舞,像是带着落日的余晖,湖南和渭阳隔着遥远的距离。
东西分散分离得如此匆忙,宇宙苍茫中相见的机会稀少。
皇华地仙如同鹤骑,乘驾在空中悠然自得。
向远方眺望,乘虚而入紫霞之中,回首陌头只见空烟树。
这使我能像风中的羽翮般轻盈,九霄云路随之而鸣。
注释
- 闾阎:指城市的门阀,形容日常生活的平淡。
-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纯洁。
- 紫顶:指仙鹤,形象高雅。
- 皇华地仙:地仙是神仙的一种,皇华意指其地位崇高。
- 抟风:意为借助风力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新,富有哲理。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首联以“终日闾阎逐群鸡”开篇,描绘出一种日常生活的乏味与单调,但紧接着的“喜逢野鹤临清溪”则转入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描写逐渐深入,绿苔与春水的倒影、夜月下的栖沙,都呈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诗中后面的部分则借助鹤的高飞,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通过“皇华地仙如鹤驭”,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神圣的层面,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的最后几句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强调人与宇宙的渺小与孤独,但又充满了对自由飞翔的渴望。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使得作品超越了简单的自然描写,成为对人生、自由、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日闾阎逐群鸡”:日复一日,生活在城市中的单调。
- “喜逢野鹤临清溪”:与自然相遇的欢喜,象征自由的生活。
- “绿苔春水水中影”:描绘自然景色,春水倒映的美。
- “夜月平沙沙上栖”:夜晚的安宁,沙上栖息的意象。
- “惊谓汀洲白蘋发”:对自然景象的惊叹与思考。
- “紫顶昂藏肯狎人”:高雅的鹤不轻易接近人。
- “素质翩翩带落晖”:洁白的身影如同晚霞中的舞动。
- “湖南渭阳相背飞”:描绘远方的孤独与分散。
- “东西分散别离促”:人生的别离与匆忙。
- “宇宙苍茫相见稀”:人与人之间的相见是多么稀少。
- “皇华地仙如鹤驭”:高雅的地仙,象征着超脱。
- “乘驾飘飘留不住”:生活如烟,难以把握。
- “延望乘虚入紫霞”:向往美好的未来。
- “陌头回首空烟树”:回首往事,感叹空虚。
- “会使抟风羽翮轻”:借风而飞,象征自由。
- “九霄云路随先鸣”:在云路中自由飞翔,迎接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作鹤与天空,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拟人:自然景观如水、月被赋予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东西分散别离促”,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人生的哲理。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闾阎:城市生活的象征。
- 野鹤:自由与高雅的象征。
- 绿苔春水: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夜月:宁静与思考的象征。
- 皇华地仙:超脱与理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终日闾阎逐群鸡”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乏味
- B. 快乐
- C. 忙碌
- D. 自由
-
“紫顶昂藏肯狎人”中的“紫顶”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鹤
- C. 太阳
- D. 星星
-
诗中描绘的“绿苔春水”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冬季
- B. 生机
- C. 死亡
- D. 旅行
答案
- A. 乏味
- B. 鹤
- B. 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传达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于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 《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表现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是对《泛舒城南溪赋得沙…张侍御赴河南元博士赴扬州拜觐仆射》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