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时间: 2025-04-28 00:23:25意思解释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作者: 杨嗣复 〔唐代〕
原文展示
斋庄修祀事,旌旆出郊闉。
薙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
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
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
非才膺宠任,异代揖芳尘。
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白话文翻译
在庄重的祭祀活动中,旗帜从城外飘扬。
削去草丛,修整得很狭小的台阶,
墙壁涂上新鲜的红色。
人们期望能像圣人一样筹划谋略,
风俗中将他奉为神明。
酒水洒在坳泽上,士兵们列队摆放着偶像。
我并非才华出众而受宠任,
与他不同的时代我只能致敬于尘世。
何况我还是平津的客人,
在碑前流下满巾的泪水。
注释
- 斋庄:指修祭的场所,表示庄重的宗教活动。
- 旌旆:旗帜,象征着祭祀的庄重。
- 薙草:割去杂草,象征整洁和尊重。
- 涂墙:墙壁重新涂刷,显示出新意。
- 谋猷:计划、谋划。
- 酹酒:洒酒,表示对神明的敬奉。
- 平津:地名,作者可能是指自己来自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嗣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风俗和个人情感,常常蕴含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丁巳年八月,诗人前往武侯祠堂(纪念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祭祀活动,藉此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展现了对武侯的崇敬与追忆。开头描绘了祭祀的庄重气氛,旗帜飘扬,显示出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之情。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如“薙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突显了祭祀场所的整洁与新意,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的敬重。诗中提到“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表现了人们对诸葛亮的崇高理想与精神追求。
而在“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中,诗人用酒水洒在大地上,象征着对先贤的怀念与敬奉,士兵们列队如同偶像,体现出对历史英雄的追随着。最后两句,诗人以“非才膺宠任”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无奈与自谦,感叹于与诸葛亮的时代隔绝,情感深沉而凄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斋庄修祀事:意指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严肃。
- 旌旆出郊闉:旗帜高扬,彰显仪式的隆重。
- 薙草轩墀狭:场地经过整理,但空间狭小,体现出对历史的敬重。
- 涂墙赭垩新:墙面重新粉刷,象征着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敬仰。
- 谋猷期作圣:人们希望能追随圣人的智慧。
- 风俗奉为神:社会风俗将诸葛亮视为神明。
- 酹酒成坳泽:洒酒祭祀,表达对先贤的敬意。
- 持兵列偶人:士兵列队,仿佛是对历史英雄的崇拜。
- 非才膺宠任:自谦,表明自己并不具备受到重用的才华。
- 异代揖芳尘:与历史英雄隔世致敬,感慨时光流逝。
- 况是平津客:诗人自述身份,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碑前泪满巾:对历史的感慨与悲伤,泪水浸湿了手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斋庄修祀事,旌旆出郊闉”,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士兵比作偶像,表达对英雄的崇拜。
- 拟人:酒水洒在坳泽,仿佛在进行祭祀,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祭祀的场景为背景,传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与追忆,表现出历史人物对后代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渺小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斋庄:象征庄重、神圣的场所。
- 旌旆:代表着传统与尊重。
- 酹酒:祭祀中的敬意与怀念。
- 碑前泪:象征对历史的感慨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刘备
D. 孙权 -
诗中“薙草轩墀狭”所传达的意象是什么? A. 庄重
B. 贫乏
C. 整洁
D. 混乱 -
诗人对自己的身份是如何描述的? A. 自豪
B. 自谦
C. 理想
D. 迷茫
答案
- B. 诸葛亮
- C. 整洁
- B. 自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的名篇,展现其忠诚与智慧。
- 《出塞》:王昌龄的诗作,表现对历史与英雄的追忆。
诗词对比
- 《临江仙》: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但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摹。
- 《蜀道难》:李白的作品,展现艰难的历史背景与英雄的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嗣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充分理解《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的诗意与情感,感受到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