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元之武平寺诗》
时间: 2025-01-10 22:59: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王元之武平寺诗
作者: 王冕
官居正与僧居近,
乘兴何妨日日来。
因向林泉得幽致,
竟忘尘世有炎埃。
松云隐隐当窗户,
花露下石苔。
对景令人重怀古,
海天秋尽鹤飞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官员的住所和寺庙相近,兴致来了就可以每天都来拜访。因为在这里的林泉之间寻得了幽静的情致,以至于忘却了尘世的炎热与烦恼。松树与云影隐隐约约映在窗户上,花瓣上的露珠静静地滴落在石头苔藓上。面对这美丽的景色,让我不禁怀念起古代的情景,海天之间,秋天结束时,白鹤飞回。
注释:
- 官居:指官员的住所。
- 正与僧居近:这里的“正”是指官员的身份,而“僧居”指僧人的住处,意思是官员的住所与僧人的住处很近。
- 幽致:幽静的情趣或情致。
- 炎埃:指尘世的炎热和烦恼。
- 松云:松树和云的影子。
- 花露:花上的露珠。
- 石苔:石头上的苔藓。
- 重怀古:重新怀念古代的情景。
- 海天秋尽鹤飞回:意指海天之间,秋天结束时白鹤归来。
典故解析:
“海天秋尽鹤飞回”中提到的白鹤,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象征,代表着自由与高洁。白鹤在古诗词中常常与隐逸、逍遥的生活相联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冕在官职与隐居之间的生活阶段,表达了他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逃避。这首诗写于武平寺,显示出他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次王元之武平寺诗》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展现了王冕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的开头,诗人以“官居正与僧居近”开篇,直接交代了他作为官员的身份与寺庙的邻近,表明了他在权力与宁静之间的选择。接着,诗中描绘了在林泉之间所得到的幽静情致,表现了他在自然中忘却尘世纷扰的洒脱和自在。
诗中“松云隐隐当窗户,花露下石苔”两句,运用了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诗人的心灵宁静。最后两句“对景令人重怀古,海天秋尽鹤飞回”则引发了诗人的怀古情怀,白鹤飞回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切理解与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居正与僧居近:直接指出诗人的身份与环境的关系,设定了诗的背景。
- 乘兴何妨日日来:表达了诗人乐于常来寺庙的心态,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
- 因向林泉得幽致:强调了他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慰藉。
- 竟忘尘世有炎埃:展示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 松云隐隐当窗户:细致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宁静氛围。
- 花露下石苔:进一步描绘自然的细腻之处,增加诗的层次感。
- 对景令人重怀古:引发对古代的怀念,提升了诗的历史厚度。
- 海天秋尽鹤飞回:以飞回的白鹤作结,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心灵的宁静。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的音乐感。
- 意象:松树、云、花露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云:象征高洁与宁静。
- 花露:代表生命的清新与脆弱。
- 石苔:体现自然的质朴与厚重。
- 鹤:象征自由与理想,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松云隐隐当窗户”,意指__。
- 选择题: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A. 石苔
B. 鹤
C. 花露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炎埃”指的是诗人对尘世的热爱。 (对/错)
答案:
- 自然的宁静与清幽。
- B. 鹤
- 错 (“炎埃”指尘世的烦恼与压迫,诗人对其是逃避的态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忧虑与历史的沉重感。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展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王冕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