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歌》
时间: 2025-01-25 22:36:1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烧歌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
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
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白话文翻译:
起身望向南山,山火正在烧毁田地。
微微的红光在夕阳下如同熄灭,短暂的火焰又连接在一起。
火光摇曳着向岩石移动,慢慢地映照着青翠的山壁。
火焰随着回风而消散,远处照亮了屋檐和茅草。
邻居老翁会说楚语,靠着锹想要流泪。
他自言自语说楚越的风俗,烧田是为了早晨耕作。
豆苗虫在催促,篱笆上的花开到了屋檐下。
废弃的栈道,猪回到了栏内,广场上鸡正啄食谷物。
新年的春雨过后,四处传来赛神的声音。
拿着钱去找人占卜,敲打瓦片声在林间回响。
占卜得到山上的卦象,归来在桑树和枣树下。
向白茅吹火,镰刀在红色的甘蔗上闪烁。
风吹动槲树的叶子烟雾,槲树与平山相连。
星星在霞光外迸发,飞散的火星落在台阶前。
仰面叹息又打喷嚏,乌鸦的妈妈咒骂丰年的到来。
谁知道这苍翠的景象,最后都成了官家的税收。
注释:
- 山火:指山上的火灾,烧毁了农田。
- 烧畲:烧田的意思,是一种农业习俗,楚越地区的人们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耕作。
- 占卜:古代人们用来求问吉凶的方式,通常通过一些仪式来进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桂苑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以词风细腻、情感丰富著称,代表作有《菩萨蛮》等。
创作背景:
《烧歌》写于晚唐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繁之时,诗中描绘了因山火而引发的乡村生活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辛苦与环境的变化。
诗歌鉴赏:
《烧歌》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因山火而烧毁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田的脆弱和自然力量的威胁。诗中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火焰的微红与烟云的缭绕。通过对邻居老翁的描写,诗人引入了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对农业的依赖。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灾害的叹息,也有对人们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对乡土的深情。最后几句提到的“官家税”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农民的困苦,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整首诗在描绘乡村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邃思考,使其不仅仅是一首田园诗,更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起来望南山:起身向南山望去,开篇引入景物。
- 山火烧山田:描绘山火对田地的毁灭性影响。
- 微红夕如灭:夕阳下的微红光影,暗示火焰的微弱与短暂。
- 短焰复相连:火焰在短暂的瞬间又重新连接,表现出山火的蔓延。
(以下逐句解析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微红夕如灭”,将夕阳与火焰相联系。
- 拟人:如“邻翁能楚言”,赋予邻翁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对称工整,增添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中的无奈与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批判。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间百态,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火: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无情。
- 豆苗:代表着农田的生机与希望。
- 邻翁: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人情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烧歌》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温庭筠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烧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 C. 一种民间游戏
- D. 一种乐器
-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官府的讽刺与无奈
- C. 对丰收的期待
- D. 对邻里的关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田园诗》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温庭筠的《烧歌》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但温庭筠更侧重于乡土生活的细腻描摹,而杜甫则表现出更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