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王卿送别》
去马嘶春草,
归人立夕阳。
元知数日别,
要使两情伤。
白话文翻译
离去时马儿在春草上嘶鸣,
归来时人独自伫立在夕阳下。
早已知道分离不过是数日,
却仍然让两人心中感到伤痛。
注释
字词注释:
- 去马:指离去的马匹。
- 嘶春草:马在春草上嘶鸣,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与动感。
- 归人:指归来的人。
- 立夕阳:在夕阳下伫立,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 元知:早已知道。
- 数日别:分离的时间并不长。
- 两情伤:彼此的感情因离别而感到伤痛。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夕阳”常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静斋,祖籍河南,后移居长安。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情感的伤感,反映了唐代人们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离别情绪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情境:春草上马儿的嘶鸣声,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而归人立于夕阳下,孤独与思念交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离别的悲伤,也使得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明即便只是短暂的分别,依然会给彼此带来伤痛,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真实让人倍感共鸣。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间流逝与离别的无奈感受,体现了韦应物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马嘶春草:离去的马在春草上嘶鸣,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
- 归人立夕阳:归来的人在夕阳下伫立,传达出孤独与沉思的情绪。
- 元知数日别:早已明白这只是短暂的分别,反映出对离别的理智认知。
- 要使两情伤:即使知道分离时间不长,情感上依然会因离别而感到伤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去马嘶春草”与“归人立夕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马、春草、夕阳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互交织。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友情的珍视,揭示了即使是短暂的分别也会对彼此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着分别与旅程。
- 春草: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暗示着别离的时节。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传达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去马嘶春草”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离别的伤感
-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归人立夕阳”中的“夕阳”象征了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时间的流逝
- C. 战斗的胜利
-
诗人对短暂别离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伤感
- C. 欢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李叔同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人生的理想与追求,而韦应物的《答王卿送别》则更为细腻,聚焦于情感的直接流露。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