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后遇恩不沾》

时间: 2025-01-26 00:55:26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后遇恩不沾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云雷交加,降下恩泽如雨。
东风吹来日本的消息,白雉带来越国的佳音。
我独自抛弃长沙的国土,三年未能回归故里。
何时能入宣室,且问洛阳的英才。

注释:

字词注释:

  • “霈然”:降雨的样子,形容恩泽的广泛和丰沛。
  • “白雉”: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好消息。
  • “长沙国”:指今湖南一带,李白有过被放逐的经历。
  • “宣室”:指王昭君的住处,象征美好的期望。
  • “洛阳才”:指洛阳的才子,暗示对仕途的向往。

典故解析:

  • “天作云与雷”:古人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关,云雷交加往往预示着重要的变化。
  • “白雉越裳”:取自《诗经》,白雉象征吉祥,越裳代表美好事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卓越的诗才,被誉为“诗仙”。李白的作品多表现个人豪情与理想,风格奔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时值唐代盛世,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感到无奈。

诗歌鉴赏:

《放后遇恩不沾》是李白在被贬期间写作的一首诗。整首诗以“恩泽”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感慨、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开篇的“天作云与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象征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波动。随着东风的到来,诗人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消息,但却因被贬而无法归乡,心中不免涌起一阵伤感。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的句子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李白的放逐不仅是政治上的失意,更是心灵上的孤独与彷徨。最后一句“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则流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渴望重回仕途,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李白那种豪情与理想的碰撞,以及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作云与雷”:描写自然景象,象征着变化与希望。
  • “霈然德泽开”:表明恩泽如雨般滋润万物,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 “东风日本至”:东风带来消息,象征着外界的影响。
  • “白雉越裳来”:美好事物的到来,表达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 “独弃长沙国”:诗人的失落与孤独感,体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 “三年未许回”:时间的流逝加深了他的思念。
  • “何时入宣室”:对理想与美好归宿的期待。
  • “更问洛阳才”:对才能施展的渴望,暗示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恩泽比作雨水,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使诗意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渴望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与雷: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暗示命运的无常。
  • 东风:代表变化与希望,传递外界信息。
  • 白雉:象征吉祥与好消息,寄托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长沙国: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思念与归属感。
  • 宣室:理想与美好的象征,代表着诗人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被贬至哪个地方? A. 长沙
    B. 日本
    C. 洛阳
    D. 越国

  2. “白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吉祥与好消息
    C. 理想
    D. 归属

  3. 诗中提到的“宣室”指代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王昭君的住处,象征美好的期望
    C. 诗人的理想
    D. 自然景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截然不同,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们各自的生活境遇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全集》
  • 《李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