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上元)》
时间: 2025-01-10 22:36: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上元)
作者:王庭珪 〔宋代〕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白话文翻译:
在年轻的时光里,曾经看到皇城的灯火辉煌,身着华丽的服饰,走在热闹的市场。
在天汉桥旁注视着华丽的凤辇,千家万户的帘幕低垂。
人就像神仙一样,身处佛国,却又被贬谪到红尘之中。
如今我已憔悴,渐渐失去往年欢乐的味道。
今夜皇城里喧闹传来,太平的祥瑞降临,街头的人们都醉了。
更值得庆祝的是端门又新修,楼阁上千名士兵严阵以待。
朝廷和百姓都欢欣鼓舞,边境初步安宁,歌舞声此起彼伏。
良辰美景,不知往日有多少遗憾。
注释:
- 皇州:指皇帝所在的城市,特指汴京,即今天的开封。
- 凤辇:古代一种华丽的车,通常用于皇帝或贵族出行。
- 谪堕:被贬谪,贬到低微的地位或环境。
- 太平祥瑞:指国家安定,吉祥的预兆。
- 端门:皇宫的一扇门,象征着皇权的象征。
- 楼阙:指宫殿楼阁,表明皇权的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珪,字季白,号月溪,宋代诗人,仕途坎坷,晚年隐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风格。
创作背景:
《念奴娇(上元)》写于元宵节,表现了诗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对当下局势的感慨。正值太平盛世,诗人用灯火辉煌的景象和欢庆的氛围,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念奴娇(上元)》通过对比年轻时的繁华与如今的憔悴,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开篇用少年时节的灯火辉煌描绘出一幅热闹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年轻时的活力与朝气。而“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则转而引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在描绘节日热闹场景的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一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向往那种超脱的生活,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苦涩和无奈。诗的最后,回归到节日的欢愉,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 描绘年轻时的繁华景象,充满朝气和活力。
-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 细腻地表现出皇家气派和生活的富裕。
-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 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神仙般的生活与现实的无奈。
-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 对比年轻时的欢愉与如今的憔悴,感叹时光流逝。
-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 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 提及皇权的威严,展现出对国家安定的期许。
-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 描绘节日的欢庆场面,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 反思往日的遗憾与失去,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神仙,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突出节日的欢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表达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繁华与希望。
- 凤辇:代表皇家与权力。
- 红尘:隐喻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烦恼。
- 歌舞:象征欢乐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凤辇”主要指什么? A. 一种饮料
B. 皇帝的车
C. 普通百姓的马车 -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中的“憔悴”指的是什么? A. 精力充沛
B. 身心疲惫
C. 着装华丽 -
诗中提到的“良宵好景”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节日的庆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绘节日的繁华与欢乐,但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曲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念奴娇(上元)》的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