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庆节日同王式之诣云际寺满散》

时间: 2025-01-27 03:54:05

金刹深藏翠巘间,锺声吹下白云端。

谁知东淛能诗客,也到南溪祝圣山。

重碧清池染衣湿,软红香雾袭人寒。

祝君来岁千秋节,著脚含元鵷鹭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刹深藏翠巘间,
锺声吹下白云端。
谁知东淛能诗客,
也到南溪祝圣山。
重碧清池染衣湿,
软红香雾袭人寒。
祝君来岁千秋节,
著脚含元鵷鹭班。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山峦之间,金色的寺庙静静地隐藏着,钟声从白云之上传来。谁能想到东淛的诗人,也来到这南溪的祝圣山。清澈的碧池映湿了衣裳,柔和的红色香雾使人感到寒意。祝愿你在来年千秋节时,脚下踏着仙鹤,翩翩而来。

注释:

  • 金刹:指金色的寺庙,象征着佛教的神圣和庄严。
  • 翠巘:翠绿的山峦。
  • 锺声:寺庙的钟声,常用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神圣的氛围。
  • 东淛、南溪:地名,东淛指的是今江苏淮安,南溪可能指的是南溪河。
  • 祝圣山:与佛教相关的山,象征对神灵的敬仰。
  • 重碧清池:清澈的池水,可能指自然的优美与清新。
  • 软红香雾:柔和的香气,暗示着自然的宁静与温馨。
  • 千秋节:古代指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风以写景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瑞庆节日,诗人和友人王式一同前往云际寺,表达了对节日的祝福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时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们常借助节日的契机,吟咏抒怀。

诗歌鉴赏:

《瑞庆节日同王式之诣云际寺满散》一诗,展现了作者对节日的欢愉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清丽的意象与流畅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开篇“金刹深藏翠巘间”,描绘了寺庙的隐秘与神圣,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带有宗教的庄重。接着“锺声吹下白云端”,钟声如同从天而降,渲染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仿佛在告知世人节日的来临。

诗中提到“东淛能诗客”,不仅强调了作者的自谦,也表现出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交友的情谊。后面描写的“重碧清池染衣湿,软红香雾袭人寒”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自然的清新与温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的祝福“祝君来岁千秋节”,则将节日的祝福与对友人的美好期望结合在一起,情感真挚而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刹深藏翠巘间:金色的寺庙静静地隐藏在绿山之间,传达出一种神秘的美感。
  • 锺声吹下白云端:钟声如同从白云上飘下来,营造出一种超凡的氛围。
  • 谁知东淛能诗客:谁能想到来自东淛的诗人也在此,表现出交友的自谦。
  • 也到南溪祝圣山:同样来到祝圣山,体现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
  • 重碧清池染衣湿:清澈的池水浸湿了衣服,描绘出自然之美。
  • 软红香雾袭人寒:柔和的香气使人感到一丝寒意,表现出自然的细腻。
  • 祝君来岁千秋节:祝愿朋友在来年千秋节时的美好期望。
  • 著脚含元鵷鹭班:脚下踏着仙鹤,象征着吉祥与长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从天而降,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重碧清池”,“软红香雾”,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香雾“袭人寒”,使自然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刹:象征宗教的神圣与庄重。
  • 翠巘: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锺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到来。
  • 重碧清池:象征清新与自然之美。
  • 软红香雾:象征温柔与细腻的自然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刹”指什么? A. 一位诗人
    B. 金色的寺庙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2. 诗人祝愿朋友来年千秋节的寓意是什么? A. 祝愿长寿与吉祥
    B. 祝愿财富
    C. 祝愿旅行顺利
    D. 祝愿健康

  3. “重碧清池染衣湿”中的“重碧”形容什么? A. 池水的颜色
    B. 天空的颜色
    C. 朋友的衣服
    D. 树木的颜色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自然与人情的诗作。
  • 王维《鹿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杨万里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均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强调豪放与奔放,后者则体现了细腻与温柔。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