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霜(述怀)》
时间: 2025-01-10 23:02:14意思解释
满庭霜(述怀)
作者: 葛郯 〔宋代〕
原文展示
归去来兮,苕谿深处,上有苍翠千峰。月桥烟墅,家在五湖东。试觅桃花流水,鸡犬静人迹才通。沙汀晚,一天云锦,飞下水精宫。两年,官事少,江梅雾暗,多稼云丰。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只欠芦花夜宿,金溪上一苇秋风。蓑衣在,不辞重整,来作钓鱼翁。
白话文翻译
归去吧,去那苕溪的深处,那里有千峰苍翠。月桥和烟雾中的别墅,我的家在五湖的东边。试着寻找那桃花流水,鸡犬相闻的人迹才可到达。沙洲的傍晚,天空如锦绣般美丽,飞下水中的精宫。两年间,官场事务少,江梅在雾中暗淡,丰收的田野被云彩覆盖。将我在毗坛的美梦,尽数写入诗筒。只缺少在芦花下过夜的场景,金溪上只有一根秋风中的苇草。蓑衣已在身旁,不怕辛劳重整,愿意做一名钓鱼翁。
注释
- 苕谿:指的是苕溪,地名,意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 苍翠:形容山峰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 鸡犬静人迹才通:形容环境宁静,没有人迹。
- 沙汀晚:沙洲傍晚的情景。
- 毗坛:佛教名词,指的是佛教的道场,寓意理想的栖息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恬淡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心境的沉淀期,反映出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庭霜(述怀)》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归处,苕溪的苍翠千峰和月桥烟墅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寄托。诗人通过“鸡犬静人迹才通”表达了对人间喧嚣的逃避,而在沙洲的傍晚,天上云锦般的景象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后半部分的意象转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两年间的官事少,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而“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则展示了他将理想与梦境寄托于诗歌之中。最后,带着蓑衣的愿望,愿做钓鱼翁,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去来兮:呼唤自己回归自然,表达归隐的愿望。
- 苕谿深处:描绘理想归处,象征宁静与超脱。
- 上有苍翠千峰: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诗人对美景的热爱。
- 月桥烟墅:月光下的桥和雾中的别墅,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 试觅桃花流水:寻找桃花流水,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 鸡犬静人迹才通:宁静的场所,反映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 沙汀晚,一天云锦:傍晚的沙洲和如锦的天际,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美。
- 两年,官事少: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感慨。
- 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将美好的梦寄托于诗歌中。
- 只欠芦花夜宿:渴望与自然更深的结合。
- 蓑衣在,不辞重整:准备好迎接新的生活,愿意为钓鱼翁的生活而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梦幻般的意境。
- 对仗:如“月桥烟墅”和“家在五湖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蓑衣、桃花流水等意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溪:象征归隐与自然。
- 苍翠千峰: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月桥烟墅:梦幻般的家园,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 桃花流水: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 蓑衣:象征隐逸与自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想回归的地方是? A. 城市
B. 苕溪
C. 官场
D. 学校 -
诗中提到的“鸡犬静人迹才通”意指? A. 热闹的村庄
B. 宁静的生活
C. 繁忙的街道
D. 诗人的孤独 -
在诗的最后,诗人希望做什么? A. 渔夫
B. 官员
C. 商人
D. 诗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主题相近,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鹿柴》:简洁而富有禅意,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风格上与葛郯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