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平韵十四部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9:5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挂石阶草,风凝陌上桑。无眠人怨夜何长。笺上涂鸦寂寞不成行。傻傻听风软,痴痴卧月凉。新钩尖上挂愁肠。心似浮云飘去到衡阳。
白话文翻译:
露珠挂在石阶上的草丛中,微风停留在路边的桑树上。无眠的人在怨恨漫长的夜晚。纸笺上涂写的涂鸦因寂寞而无法成行。傻傻地听着柔和的风声,痴痴地躺在凉月下。新钩上挂着愁苦的心肠。我的心像浮云一样飘荡,飘到了衡阳。
注释:
- 露:露水,指清晨的露珠。
- 草:指长在石阶旁的草。
- 风凝:风停留,形容风静止不动。
- 陌:指小路,通常指田间小路。
- 桑:桑树,古人常用桑叶养蚕。
- 无眠:无法入眠,形容心情烦躁。
- 笺:纸,诗人用来写字的纸张。
- 涂鸦:随意书写,形容心情的随意与无奈。
- 傻傻、痴痴:形容神情恍惚、无所事事的状态。
- 愁肠:忧愁的心情。
-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名城。
典故解析:
《南歌子平韵十四部 其二》采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衡阳作为地名,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常关注个人内心世界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作品多以古诗词的形式为主,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作成于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因思念故乡而无法入眠,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平韵十四部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的“露挂石阶草”与“风凝陌上桑”用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无眠人怨夜何长”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夜晚的漫长让人倍感煎熬,孤独感愈加强烈。
“笺上涂鸦寂寞不成行”体现了诗人在写作时的无奈与心绪。文字无法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寂寞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用“傻傻听风软,痴痴卧月凉”描绘了他在夜晚的状态,既有对自然的感受,也有对自己情感的沉浸。
最后,“心似浮云飘去到衡阳”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浮云象征着无根的漂泊与不定,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挂石阶草:描绘了清晨的露珠在石阶草上的情景,给人以清新之感。
- 风凝陌上桑:小路旁的桑树在微风中静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无眠人怨夜何长: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无法入睡,感到夜晚漫长。
- 笺上涂鸦寂寞不成行:写作时因寂寞而无法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现了内心的孤独。
- 傻傻听风软:在夜晚中,诗人聆听着柔和的风声,沉浸在思绪中。
- 痴痴卧月凉:在月光下独自躺卧,感受到月光的清凉。
- 新钩尖上挂愁肠:心中的愁苦如同钩子般挂在心上,难以解脱。
- 心似浮云飘去到衡阳:心情随浮云飘荡,思念故乡衡阳,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浮云”,形象化地表达了心境的漂泊。
- 拟人:风和月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如“傻傻听风软,痴痴卧月凉”,形成了对称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等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象征清新与生命的开始,也暗示着脆弱的美。
- 风:代表着无形的情感,带来思绪的飘荡。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常与夜晚结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衡阳: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深切的情感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眠人怨夜何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无聊
- B. 孤独
- C. 快乐
-
“心似浮云飘去到衡阳”中的“衡阳”代表什么?
- A. 一种情感
- B. 诗人的故乡
- C. 一种植物
-
诗中“傻傻听风软”的“风”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情感的寄托
- C. 暴风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直接,使用了“床前明月光”来引入思乡的意象。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孤独的月夜中,关注亲情的思念,情感更加具体而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