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愁可解》
时间: 2025-01-11 13:00: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无愁可解
作者: 三于真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往今来,多忧少喜,淳化太平难值。
幸逢圣贤出世,布道德谈罗天地。
上界真人权下世,御万国不劳神器。
中外偃武修文,敬贤尚德,致清平瑞。
何以上答天恩,佳时念因循等闲虚费。
要先崇俭约,务饱暖不贪名利。
向玄门求奥秘,戒嗜欲保安和气。
更心上物物,头放下,乃得免人间累。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多忧愁而少快乐,太平盛世难以得见。幸好遇到圣贤降世,传播道德,教导天下。上界的真正圣人掌握世间,治理万国不需神力。中外国家都停止战争,修文治国,尊敬贤者,崇尚道德,带来了清平的瑞兆。为何要以上来回报天恩?在美好的时光中,不能因循守旧而虚度光阴。应该先崇尚节俭,追求温饱,切勿贪恋名利。向玄门求取奥秘,戒除嗜欲,保有安宁和气。更要放下心中所执,放下头脑中的负担,才能得到超脱人间的烦恼。
注释:
字词注释:
- 淳化:指纯朴的化政或太平的时代。
- 圣贤: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玄门:指道教的门派或学说。
- 嗜欲:指对欲望的沉迷。
典故解析:
- 圣贤出世:指历史上那些有道德、有智慧的贤者的出现,他们常被视为引导人们走向正道的力量。
- 中外偃武修文:这是指和平时期,国家之间不再战争,而是发展文化,促进文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三于真人,元代道士,主张道教思想,重视修身养性,其诗作常反映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作品表达对当时政治混乱的思考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无愁可解》是一首结合哲理与情感的诗,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历史变迁与社会动荡时的忧虑与无奈。诗中通过对古今社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首句“古往今来,多忧少喜”引入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历史的沉重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圣贤出世”来传达希望,暗示道德的力量能够带来变革。诗中反复提到的“节俭”、“安和气”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具体描绘,表明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批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修身的劝诫,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反思与呼唤,强调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宁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往今来,多忧少喜:自古以来,人们生活忧虑多,快乐少。
- 淳化太平难值:纯朴的治世和太平的时代难以得见。
- 幸逢圣贤出世:幸运的是,出现了有德之人,引导社会。
- 布道德谈罗天地:他们传播道德,启迪众生。
- 上界真人权下世:真正的圣人掌握世间。
- 御万国不劳神器:治理各国不需要神力。
- 中外偃武修文:各国停止战争,专注文化。
- 敬贤尚德,致清平瑞:尊贤重德,带来安宁与祥瑞。
- 何以上答天恩:为何要用什么来回报上天的恩赐?
- 佳时念因循等闲虚费:在美好的时光中,不应因循守旧而浪费。
- 要先崇俭约:应当重视节俭。
- 务饱暖不贪名利:追求温饱,不要贪恋名利。
- 向玄门求奥秘:向道教学习,寻求内心的智慧。
- 戒嗜欲保安和气:戒除欲望,保持内心的安宁。
- 更心上物物,头放下:放下心中执念,放下负担。
- 乃得免人间累:才能免去世间的烦恼。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多忧少喜”、“崇俭约”、“御万国不劳神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用“玄门”隐喻道教的智慧,表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道德与内心的修养展开,表达了对世事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倡导人们在物质欲望的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节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贤:象征智慧与道德。
- 太平:象征理想的社会状态。
- 玄门:象征追求内在智慧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圣贤”指的是: A. 历史人物
B. 道德与智慧的象征
C. 统治者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崇俭约”指的是: A. 崇尚奢华
B. 崇尚节俭
C. 崇尚名利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C. 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但《无愁可解》更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理想,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乡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三于真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中国古代诗歌》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