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凤山有感二首》

时间: 2025-01-11 22:59:42

当年准拟作家林,溪墅楼居意已深。

隐者自应寻别业,凤兮何肯负初心。

参差一段囊中玉,激烈三更月下吟。

若不速来相就饮,定应从此失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凤山有感二首
作者: 周文璞

当年准拟作家林,溪墅楼居意已深。
隐者自应寻别业,凤兮何肯负初心。
参差一段囊中玉,激烈三更月下吟。
若不速来相就饮,定应从此失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旧日志向的追忆。作者曾计划在山林间做个作家,享受溪边的宁静生活,而如今他已经深深扎根于此。隐士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那只凤鸟又怎能背弃自己的初心呢?诗中提到的“囊中玉”象征着珍贵的才华,午夜下的吟唱则显示出对艺术的热爱。若是朋友不快来相聚饮酒,恐怕从此就会失去知音的陪伴。

注释:

  • 作家林:指隐士或文人生活的理想之地。
  • 溪墅楼居:溪边的别墅,形容诗人理想的隐居生活。
  • 隐者:指隐居的人,追求内心的宁静。
  • 凤兮:凤鸟,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周文璞游览凤山时创作的,受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志同道合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理想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提到“当年准拟作家林”,显现出诗人曾经的理想与目标;而“溪墅楼居意已深”则暗示他已经在这片地方扎根,心境已然沉静。接着,诗人提到“隐者自应寻别业”,暗示隐士应当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凤兮何肯负初心”则表现出他对初心的坚守与不舍。后半部分“参差一段囊中玉”,通过暗喻表达了诗人的才情,而“激烈三更月下吟”则表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以“若不速来相就饮”收尾,表达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珍视友情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当年准拟作家林:回望往昔,诗人曾有志于隐居生活。
    2. 溪墅楼居意已深:他已经在溪边的别墅中生活,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
    3. 隐者自应寻别业:隐士应当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或生活方式。
    4. 凤兮何肯负初心:凤鸟象征着高洁,诗人自问为何要背弃自己的初衷。
    5. 参差一段囊中玉:形容诗人的才华如同珍贵的玉石般闪耀。
    6. 激烈三更月下吟:在月光下,诗人激情四溢地吟唱。
    7. 若不速来相就饮:诗人期待友人的到来,共同畅饮。
    8. 定应从此失知音:若友人不来,便会失去志同道合的知音。
  • 修辞手法:本诗采用了比喻(如“囊中玉”)、拟人(如“凤兮”)等手法,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与情感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理想与初心。
  • :代表宁静、隐逸的生活环境。
  • :象征诗意的氛围与灵感的来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曾打算在何处隐居? A. 山林
    B. 溪边
    C.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囊中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才华
    C. 美好回忆

  3. 诗人对友人的期待表现在哪一句? A. 若不速来相就饮
    B. 参差一段囊中玉
    C. 激烈三更月下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吟》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描绘,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周文璞的《过凤山有感》则更多地强调了对理想与友情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周文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