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清晓》
时间: 2025-01-11 11:4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山清晓》
作者:贡性之
曙光晴散越王台,
万壑千岩锦绣开。
攲枕僧钟云外落,
卷帘渔唱镜中来。
树藏茅屋鸡声断,
露湿松巢鹤梦回。
安得画图分隙地,
移家仍住小蓬莱。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越王台上,
万山千壑间美景如锦绣般展开。
枕靠在床头,听见远处传来的僧钟声,
卷起窗帘,渔歌在镜中映现而来。
树木遮挡下,茅屋里鸡鸣声断绝,
露水滋润着松树,鹤的梦境悠悠回归。
我希望能够绘制一幅图画,分隔出一片净土,
一家人依旧居住在这小小的蓬莱仙境。
注释
- 越王台:历史上著名的景点,位于今浙江省,是越国的王台,象征着越王的威风。
- 曙光:指清晨的阳光,象征着新的开始。
- 攲枕:斜靠在枕头上。
- 僧钟:寺庙中僧人敲响的钟声,常用于报时或召集信徒。
- 渔唱:渔民唱歌,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
- 小蓬莱: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蓬莱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贡性之为元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越山清晓》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清晨,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外桃源的追求。
诗歌鉴赏
《越山清晓》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晨越山的宁静与美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开篇“曙光晴散越王台,万壑千岩锦绣开”两句,勾勒出一幅清晨的自然画卷,阳光普照下的山川如锦绣般绚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攲枕僧钟云外落”描绘了一个闲适的早晨,宁静的僧钟声仿佛从天际飘落,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增添了一份禅意。
而“卷帘渔唱镜中来”则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渔夫在水面上唱歌的动人场景,诗人仿佛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乐趣与和谐。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安详,清晨的露水和远处的鸡鸣声交织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渴望在这幅美好的图景中安家,体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景,又寄托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曙光晴散越王台:描绘清晨的阳光洒落在越王台,给人以温暖而明亮的感觉。
- 万壑千岩锦绣开:山峦起伏,景色如锦绣般绚丽,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 攲枕僧钟云外落:诗人斜靠在枕头上,听见远处传来的僧钟声,带有一种悠远和宁静的意境。
- 卷帘渔唱镜中来:卷起窗帘,渔夫的歌声仿佛在镜中映现,生动地描绘了渔家的生活情景。
- 树藏茅屋鸡声断:树木遮挡着茅屋,鸡声渐渐消失,表达了清晨的宁静。
- 露湿松巢鹤梦回:露水湿润了松树,鹤的梦境悠然回归,展现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 安得画图分隙地:希望能够绘制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隔出一片净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移家仍住小蓬莱:希望能够在这理想的地方安家,体现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绣”比喻山川的美丽,形象生动。
- 拟人:将“鹤梦回”赋予鹤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万壑千岩”与“树藏茅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描绘自然为主线,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王台: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曙光: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渔唱:代表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小蓬莱:象征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越山清晓》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贡性之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越王台”位于:
- A. 浙江
- B. 山西
- C. 四川
-
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多选)
- A. 曙光
- B. 渔歌
- C. 城市繁华
答案
- B
- A
-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诗词对比
《越山清晓》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王维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孤独,而《越山清晓》则通过“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