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四首》

时间: 2025-01-27 03:19:24

山断开平野,河回杀急流。

登临须向夕,风雨更宜秋。

急急後飞雁,翩翩不下鸥。

晚舟犹小待,暮雀已深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怀四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山断开平野,河回杀急流。
登临须向夕,风雨更宜秋。
急急後飞雁,翩翩不下鸥。
晚舟犹小待,暮雀已深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心情。山峦阻隔了广阔的平原,河流蜿蜒而急促。登高望远要在黄昏时分,风雨交加更显得秋天的萧瑟。急急飞来的大雁,翩翩起舞却不如海鸥轻盈。小舟在傍晚仍在等待,而黄昏的鸟儿已归巢。

注释:

  • 山断:山脉阻断了视野,开阔的平原显得更为辽阔。
  • 杀急流:形容河流急促而汹涌的样子。
  • 登临须向夕:登高望远最好在黄昏时分。
  • 风雨更宜秋:秋天的风雨更显得凄凉。
  • 急急後飞雁:形容飞雁急速飞来,带有一种紧迫感。
  • 晚舟犹小待:傍晚的小舟仍在等待。
  • 暮雀已深投:黄昏时分,鸟儿已归巢。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飞雁”与“鸥”可以引申出诗人对秋天的孤独感受。大雁通常象征着迁徙,代表着离别和思念,而海鸥则相对轻盈自在,形成了一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师道,号惟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丰收与离别的季节,诗人借秋天的景象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怀四首》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与情感。诗人以“山断开平野,河回杀急流”开篇,描绘出秋天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辽阔而又略显孤寂的感觉。这里的“山”和“河”不仅仅是自然的元素,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登临须向夕,风雨更宜秋”,这句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思考,黄昏的风雨与秋天的情感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氛围。此时,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寄托,试图在自然的变化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而后面的“急急後飞雁,翩翩不下鸥”则通过对比展示了秋天的动态与静谧,大雁的急促与海鸥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渴望平静的心态。

最后一句“晚舟犹小待,暮雀已深投”则回归到生活的具体场景,小舟在傍晚的等待中显得渺小,而归巢的雀鸟则象征着归属与安宁,形成了一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对归属感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秋天的感伤,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断开平野:山脉的存在令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壮阔感。
  2. 河回杀急流:河流弯曲而急促,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3. 登临须向夕:在黄昏时分登高更为宜人,暗示着思考与感慨。
  4. 风雨更宜秋:秋天的风雨更添萧瑟之感,渲染出诗人的情绪。
  5. 急急後飞雁:飞来的大雁仿佛带着急促的信息,象征着离别。
  6. 翩翩不下鸥:海鸥轻盈自在,形成与大雁的对比,突出孤独感。
  7. 晚舟犹小待:傍晚的小舟在等候,隐喻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8. 暮雀已深投:黄昏的鸟儿归巢,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大雁与海鸥的对比,突显出孤独与归属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坚强与阻隔。
  2. 河流:表现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3. 飞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4. 海鸥:象征自由与轻盈。
  5. 晚舟:表现孤独与等待。
  6. 暮雀:象征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离别与思念
    C. 安宁

  2. 诗人认为何时登高最为适宜? A. 晨曦
    B. 正午
    C. 黄昏

  3. “急急後飞雁,翩翩不下鸥”中的对比意图是什么? A. 强调孤独感
    B. 表达快乐
    C. 描绘自然美

答案:1-B, 2-C,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情感深邃,意象丰富。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评析》
  •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