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栉理斑鬓,萧萧遍愁颠。多病始计日,蚤衰不待年。青青固未几,种种今乃然。寡发有异象,施髲惭庄篇。且复委蓬葆,言就东山眠。
白话文翻译:
清晨梳理着花白的头发,萧瑟的风吹遍了忧愁的头顶。多病才开始计算日子,早衰不等到年老。青丝原本就不多,如今更是稀疏。头发稀少有异于常人的迹象,戴上假发也感到惭愧于庄子的篇章。姑且放下这些烦恼,说要到东山去安眠。
注释:
- 晓栉:清晨梳理头发。
- 斑鬓:花白的头发。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 愁颠:忧愁的头顶。
- 蚤衰:早衰。
- 青青:指头发。
- 种种:形容头发稀疏。
- 寡发:头发稀少。
- 施髲:戴上假发。
- 庄篇:指庄子的文章,庄子中有关于头发的论述。
- 委蓬葆:放下烦恼。
- 东山眠:指安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衰老和疾病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面对衰老和疾病时所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梳理头发为切入点,描绘了作者面对衰老和疾病的无奈和忧愁。诗中“斑鬓”、“萧萧”、“愁颠”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衰老形象和内心的忧愁。“多病始计日,蚤衰不待年”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后文通过“青青固未几,种种今乃然”进一步强调了头发的稀疏,以及“寡发有异象,施髲惭庄篇”表达了对假发的惭愧,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真实的追求。最后,“且复委蓬葆,言就东山眠”则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安宁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栉理斑鬓:清晨梳理着花白的头发,表达了衰老的迹象。
- 萧萧遍愁颠:萧瑟的风吹遍了忧愁的头顶,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忧愁。
- 多病始计日:多病才开始计算日子,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疾病的困扰。
- 蚤衰不待年:早衰不等到年老,直接表达了衰老的无奈。
- 青青固未几:青丝原本就不多,强调了头发的稀疏。
- 种种今乃然:如今更是稀疏,进一步强调了头发的稀疏。
- 寡发有异象:头发稀少有异于常人的迹象,表达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 施髲惭庄篇:戴上假发也感到惭愧于庄子的篇章,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真实的追求。
- 且复委蓬葆:姑且放下这些烦恼,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愿望。
- 言就东山眠:说要到东山去安眠,表达了寻求内心安宁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斑鬓”比喻花白的头发,“萧萧”比喻风声。
- 拟人:“愁颠”将忧愁拟人化为头顶的忧愁。
- 对仗:“多病始计日,蚤衰不待年”对仗工整,表达了衰老和疾病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衰老和疾病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安宁的向往。通过描绘头发的稀疏和内心的忧愁,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真实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斑鬓:花白的头发,象征衰老。
- 萧萧:风声,象征忧愁。
- 愁颠:忧愁的头顶,象征内心的忧愁。
- 青青:头发,象征生命。
- 种种:头发稀疏,象征衰老。
- 寡发:头发稀少,象征与众不同。
- 施髲:假发,象征虚假。
- 庄篇:庄子的文章,象征自然和真实。
- 委蓬葆:放下烦恼,象征超脱世俗。
- 东山眠:安眠,象征内心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斑鬓”指的是什么? A. 花白的头发 B. 黑色的头发 C. 稀疏的头发 D. 浓密的头发
-
“萧萧遍愁颠”中的“萧萧”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鸟声 D. 人声
-
“多病始计日,蚤衰不待年”表达了什么? A. 对健康的担忧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时间的珍惜 D. 对生命的喜悦
-
“施髲惭庄篇”中的“庄篇”指的是什么? A. 庄子的文章 B. 庄子的生平 C. 庄子的思想 D. 庄子的诗歌
-
“且复委蓬葆,言就东山眠”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安宁的追求 D. 对疾病的恐惧
答案:
- A
- A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衰老和疾病的感慨。
- 杜甫《春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宋祁《晓栉》: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衰老和疾病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宋祁诗集》
-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