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承旨竹居图》

时间: 2025-01-25 22:32:48

魏国图书天下无,当时声价满皇都。

万篇文绣垂金薤,一段冰清置玉壶。

碧海春深龙出蛰,丹山月白凤生雏。

看云忽起苕溪梦,便欲乘舟访五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赵承旨竹居图
马麟 〔元代〕

魏国图书天下无,当时声价满皇都。
万篇文绣垂金薤,一段冰清置玉壶。
碧海春深龙出蛰,丹山月白凤生雏。
看云忽起苕溪梦,便欲乘舟访五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魏国的文才和声望,书籍和文人如同珍宝般在当时的皇都流传,文采斐然,浑如金色的花朵;而诗人则在描述一段清冷如冰的境界,犹如放置在玉壶中的美酒。接着,诗中转向描绘自然景象,春水碧海深处,龙从蛰伏中跃出,丹山之上,白月照耀着刚孵化的小凤。最后,诗人看着云朵,忽然感到一阵梦境的涌动,心中渴望乘舟去访五湖。

注释:

  • 魏国:指历史上魏国,象征文化的富饶和文人的兴盛。
  • 金薤:金色的花,象征华美的文采。
  • 冰清:比喻清澈、纯洁的品质。
  • 玉壶:象征高贵和美好。
  • 碧海春深:描绘春天深处的海洋,象征生命和活力。
  • 龙出蛰:比喻有才华的人才从沉寂中出现。
  • 丹山月白:描绘月夜下美丽的山景,表现诗意和宁静。
  • 苕溪梦:指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 五湖:象征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麟,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入描绘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文人文化兴盛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文人雅趣,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马麟的《题赵承旨竹居图》以其清新典雅的笔调,展现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风范。诗歌的开头,诗人以“魏国图书天下无”开篇,立刻引人入胜,仿佛让人看到当时的文化盛况。这里的“天下无”不仅是对魏国文才的赞美,更是对文人精神的追求。

“万篇文绣垂金薤”一句,描绘了书籍的华美和文采的辉煌,形成了一种视觉和感官的震撼。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宁静,借“冰清”“玉壶”来表现自己对纯净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怀深邃而细腻。

随后,诗中自然意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龙和凤的意象不仅是对生命力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和成功的追求。最后一句“便欲乘舟访五湖”,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魏国图书天下无”:表明魏国在文化上无可比拟,声名显赫。
  2. “当时声价满皇都”:描述当时魏国文化的影响力遍及整个皇都。
  3. “万篇文绣垂金薤”:形容书籍的华美,如金色花朵般璀璨。
  4. “一段冰清置玉壶”:比喻诗人的情操如冰清玉洁,纯净高贵。
  5. “碧海春深龙出蛰”:描绘春天的海洋,生机勃勃,象征人才的出世。
  6. “丹山月白凤生雏”:月白山丹,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7. “看云忽起苕溪梦”:抒发诗人对未来的憧憬,梦境般的美好。
  8. “便欲乘舟访五湖”:表达诗人渴望探索广阔世界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篇文绣”比喻书籍的华美;“冰清”比喻品质的高洁。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魏国的文化和自然的美景,展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自由探索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才华和成功。
  • :象征着高贵和美好。
  • 玉壶:象征着高洁和珍贵的品质。
  • 五湖: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魏国图书天下无”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魏国的财富
    • B. 魏国的文化声望
    • C. 魏国的地理位置
  2. “碧海春深龙出蛰”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人才的出世
    • C. 自然的力量
  3. 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向往
    • C. 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马麟的诗更侧重于文人文化,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个体情感的宣泄和超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