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
作者: 包恢 〔宋代〕
盘龙友龙成,山与岩峻峙。
今如添卧龙,壮观萃於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峦与岩石之间的壮丽景观,似乎在此处又增添了一条如卧龙般的河流,增强了这一切的壮观气势。
注释
字词注释
- 盘龙: 像龙一样盘绕的景象,比喻河流或山脉的形态。
- 友龙: 指的是与龙相伴的意象,可能是指山脉或其他自然景观。
- 峻峙: 高耸入云,形容山势陡峭。
- 卧龙: 比喻静卧的龙,常用于形容山川或河流的形态。
- 壮观: 壮丽的景象,令人赞叹的风景。
典故解析
- 卧龙: 在中国文化中,卧龙常指人才或潜力未被完全开发的状态,出自诸葛亮的别称“卧龙”,也可指景观的雄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人受邀请前往秋崖游览,见到壮丽的山景,感悟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便作此诗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而引人注目。开篇的“盘龙友龙成”以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海间的气势,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生命的紧密联系。“山与岩峻峙”则进一步突出高耸的山峦,显示出自然的壮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今如添卧龙”来引入新的意象,暗示着自然景观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仿佛在此处又增添了一条卧龙般的河流,增强了这个地方的壮观气势。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盘龙友龙成: 以“盘龙”形象化山脉的曲折与壮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 山与岩峻峙: 进一步刻画了山的高耸与险峻,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气氛。
- 今如添卧龙: 通过比喻引入新的意象,暗示自然的变化和丰富。
- 壮观萃於是: 汇聚了前面的意象,强调这一切构成了壮丽的景观。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卧龙”比喻河流的形态,生动形象。
- 对仗: “山与岩峻峙”与“今如添卧龙”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力量和尊贵,常常用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
- 山: 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及自然的伟大。
- 岩: 象征着稳定与不变,体现自然的持久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卧龙”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静谧
- C. 自然的变化
- D. 梦想
-
诗中的“山与岩峻峙”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山的高大
- B. 河流的流动
- C. 天空的辽阔
- D. 地面的平坦
-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哀伤
- B. 崇敬
- C. 激昂
- D. 迷茫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包恢的此诗都描绘了自然山水的壮丽,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感慨与历史的沧桑,而包恢更注重自然景观本身的壮美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传》 - 对包恢及其时代背景的详细介绍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收录众多古代诗人的作品,供深入学习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