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席上赋)》

时间: 2025-01-11 14:30:34

霜月穿帘乍白,苹风入坐偏凉。

麾灯促席诧时光。

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

别乘平分风月,词人剩引觥觞。

莫将幽恨搅刚肠。

尽添金掌露,频注玉猊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月穿帘乍白,苹风入坐偏凉。
麾灯促席诧时光。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
别乘平分风月,词人剩引觥觞。
莫将幽恨搅刚肠。尽添金掌露,频注玉猊香。

白话文翻译

在霜月的映照下,透过帘子透出一片白色,凉爽的秋风吹入座位,令人感到一丝寒意。
灯光下,我催促着席间的欢聚,惊讶于时光的流逝。桃花轻轻扇动,歌声悠扬,杨柳轻舞,衣衫飘扬。
不必再执着于风月的别离,诗人只剩下举杯畅饮。
不要让那幽幽的怨恨搅扰我心中的柔情。正好尽情享受金掌的露水,频频倒入玉猊的香料。

注释

  • 霜月:指农历九月,天气渐冷,夜空明亮。
  • 苹风:秋风,给人清凉的感觉。
  • 麾灯:指手持的灯笼,意指灯光。
  • 桃花歌扇:桃花装饰的扇子,象征春天的美好。
  • 杨柳舞衫:杨柳的柔软姿态,形容女子的衣衫轻盈。
  • 觥觞:酒杯,古时饮酒时常用的器具。
  • 金掌露:指的是酒杯中的酒水,金色的酒液如露水般晶莹。
  • 玉猊香:指香炉,古代常用玉制成的香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良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隽永,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夜晚,诗人邀请友人共聚,借酒浇愁,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临江仙(席上赋)》是一首集诗情画意与清新生活气息于一体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的思考。开篇的“霜月穿帘乍白”,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冬氛围,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随着“苹风”入座,带来的凉意使得这一切显得愈发真实,仿佛诗人在与朋友举杯共饮时,内心却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用“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来表现宴席上的欢愉与轻松,然而这份欢乐却因“别乘平分风月”而显得有些苍凉。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让幽恨搅扰内心,反而要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运用上都十分出色,诗人通过对月光、秋风、桃花、杨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月穿帘乍白:描绘秋冬之际的明月透过窗帘照射进来,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苹风入坐偏凉:秋风轻拂,让人感到微凉,增强了季节感。
  3. 麾灯促席诧时光:灯光闪烁,催促着聚会的欢愉,却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4. 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描绘宴席上的美好景象,桃花扇子轻盈,杨柳摇曳,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5. 别乘平分风月:提及离别的感慨,与好友共享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6. 词人剩引觥觞:诗人只剩下举杯畅饮,展现出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7. 莫将幽恨搅刚肠:劝诫自己不要让内心的忧虑影响心情。
  8. 尽添金掌露,频注玉猊香:享受美酒与香气,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掌露”比喻酒,形象生动。
  • 对仗:如“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幽恨搅刚肠”,将情感拟人化,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清冷和时光的流逝。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活力。
  • 杨柳:象征柔美与轻盈的生活态度。
  • 觥觞:象征友情与欢聚的时刻。
  • 金掌露:象征享受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霜月穿帘乍白”中“霜月”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2. “桃花歌扇小”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悲伤
    • B. 欢愉
    • C. 孤独
    • D. 忧愁
  3. 诗人希望在席间不要被什么情感影响?

    • A. 欢乐
    • B. 幽恨
    • C. 惆怅
    • D. 思念

答案

  1. C. 秋冬
  2. B. 欢愉
  3. B. 幽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毕良史的《临江仙》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宴席欢愉的描绘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毕良史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更为沉静和深刻的内心世界。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纠葛与对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