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时间: 2025-01-10 23:00:1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夏雨
作者: 齐己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霮蔽穹苍,冥濛自一方。
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
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应祷尤难得,经旬甚不妨。
吟听喧竹树,立见涨池塘。
众类声休出,群峰色尽藏。
颓沱来洞壑,汗漫入潇湘。
下叶黎甿望,高袪旱暵光。
幽斋飘卧簟,极浦洒归樯。
藓在阶从湿,花衰苑任伤。
闲思济时力,歌咏发哀肠。
白话文翻译:
天空被雨云遮蔽,细雨从四面八方飘洒而来。
这时酷热消散,处处透出清凉。
虽然雨声猛烈,却滋润了农田,让万物生长。
忽然电光闪烁,微微的白光映照着残阳。
想要祈祷雨水更难得,经过几天的干旱也无妨。
吟唱声中竹树摇曳,池塘的水位立刻上涨。
万物的声音都停止了,群山的颜色也尽皆隐匿。
雨水倾泻而下,奔流入洞穴,湿气弥漫入潇湘。
低洼的叶子向上望去,仿佛要驱散干旱的阳光。
幽静的书斋中,凉席轻轻飘动,岸边的归舟洒下雨水。
阶梯上湿漉漉的青苔,花园中的花朵渐渐凋零。
我闲思着如何帮助时势,吟唱中发出哀伤的情感。
注释:
- 霮蔽: 形容雨云遮蔽天空。
- 冥濛: 形容细雨朦胧的样子。
- 酷毒: 指炎热的天气。
- 著物声: 形容雨落在物体上的声音。
- 乍红萦急电: 突然出现的闪电。
- 幽斋: 指幽静的书房。
- 藓: 青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悟真,号惟庵,唐代著名诗人,以诗风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雨季,正值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夏雨的来临,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齐己的《夏雨》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夏季雨水给自然带来的变化。诗开头以“霮蔽穹苍”描绘了雨云的来临,紧接着表现出雨水带来的清凉和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雨水对酷热天气的消解。接下来,诗人通过“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的句子,表达了对农田的滋养和生长的渴望。尽管雨声急促,但它所带来的却是生命的希望与繁荣。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利用“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的细节,将自然的瞬息万变展现得淋漓尽致,闪电和余晖相互交错,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诗的后半部分则回到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在雨中静思的情景,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夏雨的多重面貌,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一种生活的哲理。诗人在雨中所感受到的清凉、滋润和思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霮蔽穹苍:描绘雨云遮蔽天空的情景。
- 冥濛自一方:形容细雨从各个方向飘洒而来。
- 当时消酷毒:雨水消除了酷热。
- 随处有清凉:到处都感受到清凉的气息。
- 著物声虽暴:雨声虽猛。
- 滋农润即长:滋润农田,促使作物生长。
- 乍红萦急电:突然出现的红色闪电。
- 微白露残阳:微弱的白光映照着落日的余晖。
- 应祷尤难得:想要祈求更多雨水却难以实现。
- 经旬甚不妨:经过几天的干旱也不妨。
- 吟听喧竹树:吟唱声中,竹树摇曳。
- 立见涨池塘:池塘的水位立刻上涨。
- 众类声休出:万物的声音都消失了。
- 群峰色尽藏:群山的色彩也隐匿了。
- 颓沱来洞壑:雨水倾泻而下,流入洞穴。
- 汗漫入潇湘:湿气弥漫入潇湘。
- 下叶黎甿望:低洼的叶子向上望去。
- 高袪旱暵光:仿佛要驱散干旱的阳光。
- 幽斋飘卧簟:幽静的书房中,凉席轻轻飘动。
- 极浦洒归樯:岸边的归舟洒下雨水。
- 藓在阶从湿:阶梯上湿漉漉的青苔。
- 花衰苑任伤:花园中的花朵渐渐凋零。
- 闲思济时力:我闲思着如何帮助时势。
- 歌咏发哀肠:吟唱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 雨声与自然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多处对仗工整,如“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夏雨的来临,反映了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希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雨: 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竹树: 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池塘: 象征生活的源泉与滋养。
- 青苔: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夏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答案: b) 齐己 -
诗中提到“霮蔽穹苍”的意思是什么? a) 天空晴朗
b) 雨云遮蔽天空
c) 星星闪烁
答案: b) 雨云遮蔽天空 -
诗中“乍红萦急电”描写的是什么现象? a) 太阳升起
b) 突然出现的闪电
c) 风起云涌
答案: b) 突然出现的闪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比较齐己的《夏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清凉,但齐己更侧重于描写自然的细腻变化和个人的思考,杜甫则更关注雨水对农田的直接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