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1-11 16:50:58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

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

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

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
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
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
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白话文翻译:

少时就能够推崇德高望重的人,朝廷上端庄和蔼的声音响亮。
金光照耀下的火焰,玉石的价值自然如同连绵的城墙。
正直之色消除了众人的歪曲,崇高的风范使后辈感到振奋。
君王询问白发的老者,仍然能够升迁到朝廷的高位。

注释:

  • 少纳:年轻时就能接受和推崇。
  • 耆德:年长者的德行,高尚的品德。
  • 朝端:朝廷上的人,指官员。
  • 金辉:金光,象征富贵或荣耀。
  • 玉价:玉石的价格,象征珍贵。
  • 正色:正直的面容,象征诚实。
  • 群枉:众人的偏见。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陟台衡:升职到高位。

典故解析:

  • 耆德: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在古代社会中受到尊重。
  • 君王问黄发:黄发指老年人,显示出君王对老者的尊重与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人文关怀为主题,注重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故人张公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德行的推崇和对其离世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行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通过对张公生前德行的赞美,展现了他在朝廷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开头的“少纳推耆德”表明张公自年轻时就受人尊敬,反映出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接下来的“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运用了金玉的比喻,突出张公的价值与地位,象征着他在世时的荣耀与成就。诗歌中“正色消群枉”则体现了张公的正直与清白,他的高风亮节如同一座丰碑,激励着后辈。最后两句提到君王对老者的询问,显示出即使在离世之后,张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纳推耆德:表达了张公从年轻时就被尊敬和推崇。
  2. 朝端蔼直声:描绘了他在朝廷上和蔼可亲的形象。
  3. 金辉余列火:以金光和火焰比喻其声望与地位,象征其价值。
  4. 玉价自连城:玉石的珍贵与张公的地位相提并论,强调其尊贵。
  5. 正色消群枉:正直的态度消除了他人对他的误解与偏见。
  6. 高风耸后生:张公的崇高风范激励了后辈。
  7. 君王问黄发:君王重视年长者,表明张公即使去世也仍被重视。
  8. 犹仅陟台衡:即便白发苍苍,也能提升至高位,象征着他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金辉、玉价等比喻张公的荣耀。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张公的生平、品德的赞美,传达出对高尚德行的追求与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对亡者的怀念与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辉:象征荣耀与财富。
  • 玉价:象征珍贵与地位。
  • 正色:象征诚实与正直。
  • 高风:象征崇高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少纳推耆德”中的“少纳”指的是: A. 年轻时
    B. 年老时
    C. 不接受
    D. 推崇德行

  2. “金辉余列火”中的“金辉”象征: A. 贫穷
    B. 荣耀与财富
    C. 失落
    D. 过时

  3. “正色消群枉”意味着: A. 个人的正直
    B. 社会的混乱
    C. 人人平等
    D. 误解与偏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韩元吉和杜甫在挽词中对逝者的情感表达,韩元吉侧重于德行和影响,杜甫则强调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