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

时间: 2025-01-10 19:15:28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虚籁一作灵籁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白话文翻译:

我刚从招提寺游玩,今天又在招提境内住宿。
幽深的山谷中传来悠远的乐音,月光下的树林散发出清冷的影子。
那幽远的乐音一作“灵籁”,仿佛天上的乐器在演奏,云彩如同冷冷的衣裳。
我想要在晨钟声中醒来,这使我感到思绪万千,深深反省。

注释:

  • 招提:指招提寺,古代佛教寺院名。
  • 阴壑:阴暗的山谷。
  • 虚籁:空灵的乐声。
  • 灵籁:天上的乐器声。
  • 天阙:天上的宫阙,形容高远的地方。
  • 衣裳冷:形容云彩如衣,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晨钟:早晨的钟声,佛教寺院的钟声。

典故解析:

“招提”指的是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寺庙的环境常常与山水相融,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诗中提到的“晨钟”则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觉悟和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动荡的社会中追寻内心的宁静。游龙门奉先寺的经历让他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从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游龙门奉先寺》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反思。开篇“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简洁明了,展示了游历的过程。接着诗人运用“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的意象,描绘了月夜的清幽与自然的交响,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诗中的“虚籁”与“灵籁”相互呼应,形成了音乐的意象,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而“云卧衣裳冷”则以拟人的手法,将云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感受。

最后一句“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既是对晨钟的期待,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诗人的思辨精神。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清新的自然描绘与深邃的思想反思,展示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从招提游:说明诗人刚刚游览过招提寺,表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2. 更宿招提境:再次住宿,显示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与依恋。
  3. 阴壑生虚籁:在幽暗的山谷中传来悠扬的乐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4. 月林散清影:月光洒落在树林上,形成清晰的影子,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之美。
  5. 欲觉闻晨钟:渴望在晨钟声中醒来,象征着对新的开始与思考的期待。
  6. 令人发深省:晨钟声引发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如“云卧衣裳冷”。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寺庙后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壑:象征内心的幽深与神秘。
  • 虚籁:代表灵魂的音乐,象征超脱。
  • 月林:月光和树林的结合,体现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晨钟:象征觉悟与反思的契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龙门奉先寺》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李白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阴壑生虚籁”中的“虚籁”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声音
    • B. 悠远的乐声
    • C. 轰鸣的雷声
    • D. 诗人的心声
  3. 诗中“欲觉闻晨钟”的意思是什么?

    • A. 渴望听到早晨的钟声
    • B. 想要看到晨曦
    • C. 不想再睡觉
    • D. 觉得钟声吵闹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游龙门奉先寺》《春望》
    • 两首诗均是杜甫的作品,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忧虑。前者的意象清幽,后者则情感沉重,展现了他不同阶段的心境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