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六日四老会》

时间: 2025-01-11 19:43:32

萸房迎令节,菊蕊入芳筵。

华烛初长夜,清霜未冷天。

悲风咽横吹,骤雨送繁弦。

聊附邹枚客,敢希园绮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萸房迎令节,菊蕊入芳筵。
华烛初长夜,清霜未冷天。
悲风咽横吹,骤雨送繁弦。
聊附邹枚客,敢希园绮贤。

白话文翻译:

在这迎接节令的日子里,萸房散发着芬芳,菊花的花蕊也盛装出席宴会。
华丽的烛光刚刚点亮漫长的夜晚,清凉的霜气尚未使天空变冷。
悲伤的风呜咽地横吹而过,骤然降临的雨水伴随着悠扬的乐声。
我愿借此机会附庸于邹枚之客,敢于期待园中的绮丽贤者。

注释:

  • 萸房:一种香草,常用于节日的装饰和饮食。
  • 令节:指节令或节日。
  • 芳筵:芳香的宴席。
  • 华烛:华丽的烛光,象征光明和温暖。
  • 清霜:清晨的霜气,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悲风:悲伤的风声,象征惆怅。
  • 骤雨:突如其来的雨,带来紧迫感。
  • 邹枚:邹枚是古代的文人,代表有才华的朋友。
  • 园绮贤:指园中才华横溢的贤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深受后世推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时事的关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六日四老会时,反映了诗人在节日聚会中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诗人在欢聚的同时,心中却有一丝悲凉,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又和六日四老会》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节日的氛围,表现了欢庆与惆怅并存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萸房迎令节,菊蕊入芳筵”描绘了节日的祥和与美好,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接着,诗人用“华烛初长夜,清霜未冷天”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孤独与思索。

“悲风咽横吹,骤雨送繁弦”则引入了自然的变幻,风雨交加与乐音相伴,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聊附邹枚客,敢希园绮贤”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渴望,以及对才华的向往,尽管内心仍有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将节日的喜庆与内心的孤独、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萸房迎令节:描绘节日的氛围,萸房的香气迎接着节日的到来。
    • 菊蕊入芳筵:菊花作为节日的象征,显示出欢庆的气氛。
    • 华烛初长夜:夜晚的开始,烛光点亮了黑暗,象征希望与温暖。
    • 清霜未冷天:清晨的霜气尚未让人感到寒冷,暗示着温暖与宁静。
    • 悲风咽横吹:悲伤的风声横吹,带来一丝惆怅。
    • 骤雨送繁弦:突如其来的雨伴随着乐声,增强了情感的浓厚。
    • 聊附邹枚客:希望能借此机会与朋友相聚。
    • 敢希园绮贤:表达对才华横溢者的向往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情的复杂。
    • 拟人:将风和雨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的描绘及自然景象的感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萸房:象征节日的欢庆与温馨。
  • 菊蕊:代表坚韧与高洁的品性。
  • 华烛:象征光明与希望。
  • 清霜:体现清冷与孤独。
  • 悲风:暗示内心的惆怅与思索。
  • 骤雨:表现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情感的激荡。
  • 园绮贤:象征才华与理想,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萸房”主要象征什么?

    • A. 节日的热闹
    • B. 个人的孤独
    • C. 自然的变化
  2. “华烛初长夜”中的“华烛”指代什么?

    • A. 烛光的温暖
    • B. 夜晚的阴冷
    • C. 节日的快乐
  3. 诗人对“邹枚客”的态度是:

    • A. 不屑一顾
    • B. 渴望相聚
    • C. 忽视他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孤独与思念,但更侧重于对亲人的牵挂。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豪迈的情感,与司马光的细腻形成对比,体现不同的抒情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