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篆诗》

时间: 2025-01-11 05:10:54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律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於苍崖。

山只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发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岩飞流落青苔,
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
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
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
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律画,
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
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
万古遗迹於苍崖。
山只不欲人屡见,
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发空欲下读,
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
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
封题远寄苏与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岩石上,飞流的溪水落在青苔上,
旁边雕刻的石篆真是奇妙啊。
那个刻字的人已经死去,骨骼早已腐朽,
但这字却不灭,仍留在山的隐秘处。
山中有位老僧为石刻的消逝而忧虑,
他用纸印刷、磨擦松树的煤粉。
他想把这些字留传于世,
赠送给客人,像赠送美玉一样。
我怀疑这些字并不是按规矩绘制的,
又怀疑人力无法完成这样的创作。
这字的形状似乎是天地自然的生成,
元气在这里凝聚成高耸的石刻。
当时的野鸟在山石上漫步,
留下万古遗迹在苍翠的悬崖。
山是希望人们少来光顾,
每次吐出的云雾都将它深藏埋。
众仙想要下凡阅读这些字,
常常借助海上明月的清辉。
我怎么可能理解字的法则,
看到这些字时只觉得心灵开阔。
我的言辞贫乏,无法记住这些,
只好将题诗远寄给苏轼与梅尧臣。

注释:

  • 寒岩:寒冷的岩石。
  • 飞流:指急速流动的水。
  • 石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 不灭:不会消失。
  • 山隈:山的隐秘处。
  • 老僧:年长的和尚。
  • 磨松煤:用松树的煤进行磨擦,印刷。
  • 琼瑰:指美玉,象征珍贵的东西。
  • 律画:有规律的图画。
  • 天地胚浑:自然的原始状态。
  • 元气:宇宙的基本气息。
  • 苍崖:青翠的悬崖。
  • 云雾:山中的云雾,常常遮蔽视线。
  • 群仙:神仙们。
  • 海月:海面上的明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诗词也颇具成就。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石篆诗》写于欧阳修晚年,诗中表现了他对古代遗迹和文字的反思,结合个人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石篆诗》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开篇描绘了寒冷岩石上的飞流和青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苍凉的自然场景。随着诗的深入,诗人转而关注那已逝去的刻字者,通过对石篆的奇妙赞叹,引发对生命及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此字不灭留山隈”,强调了文字的永恒价值,尽管人已亡、骨已朽,留下的文化遗迹却能跨越时间,延续至今。

接着,老僧的忧虑展现了人们对文化消逝的焦虑和对历史的敬畏。诗中“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的表述,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表达了希望将这些文字珍贵地传递下去的情感。随后的句子中,诗人对文字的起源和力量产生了疑问,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力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宇宙的敬畏。

最后,诗中“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的自谦之辞,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谦卑态度和对美的向往。整首诗借用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岩飞流落青苔:描绘寒冷的岩石上,溪水急速流动,滴落在青苔上,展现出自然的景色。
  2. 旁斲石篆何奇哉:旁边刻有石篆,感叹其奇妙之处。
  3. 其人已死骨已朽:刻字的人已去世,骨骼也已经腐朽。
  4. 此字不灭留山隈:但这字却不灭,仍然留存于山的隐秘处。
  5. 山中老僧忧石泐:山中的老僧因石刻的消逝而感到忧虑。
  6. 印之以纸磨松煤:他用纸印刷、磨擦松树的煤粉来保存这些字。
  7. 欲令留传在人世:他希望这些字能留传于世。
  8. 持以赠客比琼瑰:把它们赠送给朋友,像赠送美玉一样。
  9. 我疑此字非律画:我怀疑这些字不是按规矩绘制的。
  10. 又疑人力非能为:也怀疑人力无法完成这样的创作。
  11. 始从天地胚浑判:字的形状似乎是天地自然形成的。
  12. 元气结此高崔嵬:元气在这里凝聚成高耸的石刻。
  13. 当时野鸟踏山石:当时的野鸟在山石上漫步。
  14. 万古遗迹於苍崖:留下了万古遗迹在苍翠的悬崖。
  15. 山只不欲人屡见:山是希望人们少来光顾。
  16. 每吐云雾深藏埋:每次吐出的云雾都将它深藏埋。
  17. 群仙发空欲下读:众仙想要下凡阅读这些字。
  18. 常借海月清光来:常常借助海上明月的清辉。
  19. 嗟我岂能识字法:我怎么可能理解字的法则。
  20. 见之但觉心眼开:看到这些字时只觉得心灵开阔。
  21. 辞悭语鄙不足记:我的言辞贫乏,无法记住这些。
  22. 封题远寄苏与梅:只好将题诗远寄给苏轼与梅尧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字的存在比作文化的留存。
  • 拟人:老僧因石刻消逝而忧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寒岩飞流”和“旁斲石篆”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石篆的描绘,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敬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创造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人类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岩:象征坚固与冷漠,代表自然的力量。
  • 青苔:象征生命与时间的沉淀,寓意历史的厚重。
  • 石篆: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遗留。
  • 老僧:象征智慧与对文化的守护。
  • 云雾:象征神秘与不可知的自然力量。
  • 群仙:代表对知识的渴望与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石篆”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 C. 一种乐器
  2. 填空题:诗人将“石篆”比作___,表达其珍贵性。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老僧”是因为担心文化消逝而感到忧虑。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1. B
  2. 琼瑰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对比欧阳修的《石篆诗》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思考,但欧阳修更关注文字的永恒意义,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景色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宋八大家》相关书籍
  • 欧阳修的诗文集
  • 诗词解析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诗句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下一句是什么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上一句是什么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上一句是什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下一句是什么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上一句是什么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下一句是什么

我疑此字非律画,又疑人力非能为。上一句是什么

我疑此字非律画,又疑人力非能为。下一句是什么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上一句是什么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下一句是什么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於苍崖。上一句是什么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於苍崖。下一句是什么

山只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上一句是什么

山只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下一句是什么

群仙发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上一句是什么

群仙发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下一句是什么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上一句是什么

寒岩飞流落青苔,下一句是什么

旁斲石篆何奇哉。上一句是什么

旁斲石篆何奇哉。下一句是什么

其人已死骨已朽,上一句是什么

其人已死骨已朽,下一句是什么

此字不灭留山隈。上一句是什么

此字不灭留山隈。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老僧忧石泐,上一句是什么

山中老僧忧石泐,下一句是什么

印之以纸磨松煤。上一句是什么

印之以纸磨松煤。下一句是什么

欲令留传在人世,上一句是什么

欲令留传在人世,下一句是什么

持以赠客比琼瑰。上一句是什么

持以赠客比琼瑰。下一句是什么

我疑此字非律画,上一句是什么

我疑此字非律画,下一句是什么

又疑人力非能为。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