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11 06:32:16

昨夜山空流石乳。

道人妙手亲拈取。

未欲凌云归洞府。

清风举。

大千一叶同掀舞。

笑把须弥挝破鼓。

东山云作西山雨。

我欲住庵无拄斧。

君相许。

三更明月湖心午。

意思解释

渔家傲

原文展示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亲拈取。未欲凌云归洞府。清风举。大千一叶同掀舞。笑把须弥挝破鼓。东山云作西山雨。我欲住庵无拄斧。君相许。三更明月湖心午。

白话文翻译

昨夜山中空寂,清流如石乳般从山中流出。道士用他那高超的技艺亲自把它取下。我并不想乘风归去那洞府。清风送来,像是大千世界的一片叶子在空中舞动。我笑着用手把须弥山打得如同破鼓。东山的云彩变成了西山的雨。我想在庵中安住,却没有斧子来砍柴。你能答应我吗?三更时分明月照在湖心,如同正午的阳光。

注释

  1. 石乳:指从山中流出的清泉,形似乳液。
  2. 道人:指道士,通常指修道之人。
  3. 凌云:指超脱于世俗,返回隐士的生活。
  4. 须弥:指佛教中的须弥山,象征高大。
  5. 拄斧:指砍柴的斧头,象征生存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渭老,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意境幽远。他的诗作常常呈现出一种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居时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描写昨夜的山空,流泉如石乳般清澈,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诗中道士的出现,不仅是隐士生活的象征,更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诗人用“未欲凌云归洞府”表达了他不想归隐的心态,反而愿意融入自然之中,享受那份清风与自在。

“笑把须弥挝破鼓”一语,既展示了诗人的洒脱与幽默,也隐含对世俗的反叛;而“东山云作西山雨”则表现了自然变化的无常和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淡然处之。结尾处,诗人渴望在庵中安静生活,借助月光的照耀,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安详,仿佛他已与这幅自然画卷融为一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山空流石乳:描写山中清泉,意境清新。
  • 道人妙手亲拈取:道士的出现,象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未欲凌云归洞府:表达诗人不欲归隐的心态。
  • 清风举:自然的轻盈与自由。
  • 大千一叶同掀舞:象征天地万物的和谐。
  • 笑把须弥挝破鼓:反叛世俗,表现诗人的洒脱。
  • 东山云作西山雨:自然变化无常,诗人对此淡然接受。
  • 我欲住庵无拄斧:渴望归隐,却缺乏生活的工具。
  • 君相许:对隐逸生活的期待与渴望。
  • 三更明月湖心午:宁静的夜晚,月光下的湖面如同正午般明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泉比作石乳,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淡然态度,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

意象分析

  • 石乳:象征清纯与自然的滋养。
  • 道人:代表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 须弥:象征高大与超脱。
  • 明月:象征宁静、孤独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道人”指的是哪类人?

    • A. 渔夫
    • B. 道士
    • C. 农民
    • D. 诗人
  2. “昨夜山空流石乳”中的“石乳”指的是什么?

    • A. 石头
    • B. 清泉
    • C. 雪花
    • D. 露水
  3. 诗人想在庵中安住,但缺少什么?

    • A. 食物
    • B. 朋友
    • C. 斧子
    • D. 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了山中秋天的宁静,和吕渭老的《渔家傲》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而吕渭老则表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吕渭老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