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歌》

时间: 2025-04-27 05:56:39

曩时对酒不敢饮,侧睨旁观皆贝锦;狂言欲发畏客传,一笑未成忧祸稔。

如今醉倒官道边,插花不怕颠狂甚;行人唤起更嵬昂,牧竖扶归犹踔踸。

始知人生元自乐,误计作官常檩檩。

秋毫得丧何足论,万古兴亡一酣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倒歌》 ——陆游 〔宋代〕

曩时对酒不敢饮,
侧睨旁观皆贝锦。
狂言欲发畏客传,
一笑未成忧祸稔。

如今醉倒官道边,
插花不怕颠狂甚。
行人唤起更嵬昂,
牧竖扶归犹踔踸。

始知人生元自乐,
误计作官常檩檩。
秋毫得丧何足论,
万古兴亡一酣枕。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喝酒时不敢畅饮,
旁观他人尽是华丽言辞。
想要开口却又怕被人传颂,
一笑未成,忧虑如影随形。

如今我醉倒在官道旁,
插着花朵不怕颠狂的模样。
路人呼唤我起身更显得高昂,
牧童扶我回家,步履依旧蹒跚。

我才明白人生本该自得其乐,
误以为做官常常是烦恼。
秋毫的得失又有什么好计较,
万古兴亡不过是一枕酣梦。

注释

  • 曩时:以前,曾经。
  • 贝锦:华丽的言辞,形容浮夸的说话方式。
  • 颠狂:失去理智,形容放纵的状态。
  • 檩檩:烦恼、忧愁的状态。
  • 秋毫:秋天的细小鸟毛,比喻极小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其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陆游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情壮志,也有细腻柔情。

创作背景:在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和生活困苦后,陆游逐渐认识到人生的乐趣在于放下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因此,这首《醉倒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过往的反思。

诗歌鉴赏

《醉倒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从曩时的谨慎到如今的放纵,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早期,他因身处官场而感到压力,不敢放纵自我,惧怕别人的目光和评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游意识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在于放下这些外在的束缚,享受当下的自由与快乐。

在这首诗中,醉酒不仅是表面的狂欢,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无畏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诗人用“插花”这一意象,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行人唤起更嵬昂”的描写,展现出他在醉酒后反而倍感昂扬的精神状态,显露出一种洒脱与洒脱的豪情。

整首诗以“秋毫得丧何足论,万古兴亡一酣枕”结尾,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而应珍惜眼前的快乐。正是这种胸怀与洒脱,使得陆游的作品历久弥新,深受后人喜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曩时对酒不敢饮:回忆过去,因顾虑而不敢畅饮。
  2. 侧睨旁观皆贝锦:观察周围人们的言语华丽而浮夸。
  3. 狂言欲发畏客传: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因怕被别人传言而犹豫。
  4. 一笑未成忧祸稔:即使一笑未成,心中仍然忧虑重重。
  5. 如今醉倒官道边:如今我醉倒在官道旁。
  6. 插花不怕颠狂甚:插着花朵,毫不在乎自己的失态。
  7. 行人唤起更嵬昂:行人呼唤我起身,精神更显昂扬。
  8. 牧竖扶归犹踔踸:牧童扶我回家,我的步伐依旧蹒跚。
  9. 始知人生元自乐:我才明白人生本该自得其乐。
  10. 误计作官常檩檩:误以为做官会给我带来烦恼。
  11. 秋毫得丧何足论:失去的细小之物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12. 万古兴亡一酣枕:古往今来的兴亡,终究只是一场酣眠。

修辞手法

  • 对比:对照过去与现在的态度变化,表现出人生的哲理。
  • 意象:插花、醉酒等意象象征了生活的洒脱与乐趣。
  • 反问:通过“秋毫得丧何足论”反问形式,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我反思为主线,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体悟,强调追求内心的快乐而非外在的名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放下顾虑,追求自由与快乐。
  2. :代表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3. 官道:暗示功名与官场的压力。
  4. :象征一种放纵与无所畏惧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陆游在诗中提到的“秋毫”指的是什么?

    • A. 大事情
    • B. 小事情
    • C. 自然景观
    • D. 人物关系
  2. 填空题:诗中“如今醉倒官道边,插花不怕_____”中的空白处应填入哪个词?

  3. 判断题:陆游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外在的名利。(对/错)

答案

  1. B
  2. 颠狂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词人,陆游的《醉倒歌》与辛弃疾的《青玉案》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强调内心的自由与乐趣,而辛弃疾则更注重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