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四望山下,望庐山》
时间: 2025-04-27 11:0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万里《宿四望山下,望庐山》
过湖见远岫,澹若横碧烟。
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
人世那有此,心疑是庐山。
宿惊恍未定,欲问无暇言。
落日泊四望,诸峰森在前。
老夫急亲指,舟子答果然。
平地起屏障,倚空开旗旃。
潜抱秀润质,不露奇怪颜。
乃知名山尊,未与几岭班。
严重王公体,雍容德人贤。
何必出锋锐,要骇俗子观。
坐令我生敬,瞻仰忘忧端。
更待孤月出,开篷望晴峦。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看见远处的山峦,轻薄得如同横卧的青烟。
晨曦中明亮的光辉在动荡,春天的雨水滋润着万物,鲜活而生机勃勃。
人世间哪里有这样的美景,我心中疑惑这是庐山吗?
宿夜间惊恐迷惘,想要询问却无暇言语。
落日停泊在四望峰,众多山峰在眼前森然耸立。
老夫急忙指着远方,舟子回答说果然如此。
平地如同起了屏障,倚空展现旗帜般的山峦。
那山抱有秀丽的气质,却不显露奇异的外貌。
才知道名山尊贵,未曾与众山相提并论。
其气势如王公般庄重,德行如贤者般雍容。
何必锋芒毕露,来震撼俗世之人。
只要让我心生敬仰,仰望之时忘却忧愁。
更待孤月升起,开篷望向晴朗的山峦。
注释:
- 岫:山的意思,远处的山峦。
- 澹:形容水面平静,轻薄的样子。
- 晨蔚:指清晨时分的景色。
- 霁晖:雨后清新的光辉。
- 庐山:指著名的庐山,象征崇高的自然美。
- 落日泊:日落时停留的景象。
- 平地起屏障:形容山的高耸如同屏障。
- 秀润质:形容山的秀丽和润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见长,常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美。
创作背景:
《宿四望山下,望庐山》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游历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敬畏,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四望山下望庐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震撼。开头以“过湖见远岫”引入,简洁而形象地描绘出远山如烟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展示了晨曦中的美丽与生机,表现出春天的活力。接下来的几句“人世那有此,心疑是庐山”则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怀疑和惊叹,进一步引发了读者的好奇与思考。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描述了“落日泊四望,诸峰森在前”的壮丽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一片浩瀚的山水之中。老夫与舟子的对话,不仅增强了现场感,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最后以“更待孤月出,开篷望晴峦”作为结尾,诗人渴望在月光下再次欣赏庐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之美的向往与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湖见远岫:描绘诗人在湖边看到远处的山。
- 澹若横碧烟:远山如烟雾般轻薄,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晨蔚动霁晖:晨光闪耀,生动的描绘了清晨的景色。
- 春滋涵雨鲜:春天的雨水滋润了大地,带来了生命的鲜活。
- 人世那有此:表达对人间美景的惊叹。
- 心疑是庐山:诗人对眼前的美景感到疑惑,想确认是否为庐山。
- 宿惊恍未定:夜晚的惊慌和迷惘。
- 欲问无暇言:想要询问却无暇开口。
- 落日泊四望:描绘日落的景象。
- 诸峰森在前:众多山峰高耸在眼前。
- 老夫急亲指:老者急于指向远方的山峰。
- 舟子答果然:舟子证实了老者的指向。
- 平地起屏障:山如同屏障般高耸。
- 倚空开旗旃:山的形态犹如旗帜般展开。
- 潜抱秀润质:山的秀美与润泽。
- 不露奇怪颜:山虽美丽却不显得奇异。
- 乃知名山尊:明白了名山的尊贵。
- 未与几岭班:与其他山岭相比,庐山更为突出。
- 严重王公体:庐山的气势如同王公般庄重。
- 雍容德人贤:其德行如贤者一般。
- 何必出锋锐:不需要锋芒毕露。
- 要骇俗子观:不必震撼世俗之人。
- 坐令我生敬:让我心生敬仰。
- 瞻仰忘忧端:仰望之时忘却忧愁。
- 更待孤月出:期待孤独的明月升起。
- 开篷望晴峦:在月光下欣赏晴朗的山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比作横卧的青烟,生动形象。
- 对仗:如“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与气质,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之情,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敬畏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惬意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岫:象征深远的境界与意境。
- 晨蔚:代表清晨的生机与希望。
- 庐山:象征崇高与美丽的自然景观。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孤月:象征宁静与孤独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山被比作什么? A. 青烟
B. 旗帜
C. 水波
D. 未来 -
诗人对庐山的态度是什么? A. 疑惑
B. 轻视
C. 赞美
D. 恐惧 -
“更待孤月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渴望
B. 忧愁
C. 失落
D. 绝望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自然景色的诗,展示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
- 李白《庐山谣》:以庐山为题,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人均以自然景观著称,但杨万里的诗更加细腻、清新,而王维则更显沉稳、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杨万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