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入金疮祇自悲,
十年弓剑老西陲。
不须更赋从军乐,
且和田园杂兴诗。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内心的伤痛让我无比悲伤,
经过十年的征战,我的弓箭也在边疆逐渐老去。
不必再写那从军的乐曲,
不如来写一些田园的闲情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疮:指的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或内心的痛苦。
- 十年弓剑:十年间的战争生活,弓箭已经磨损,象征岁月的流逝。
- 从军乐:指的是与从军相关的乐曲,通常表现出军中生活的豪情壮志。
- 田园杂兴诗:指的是描写农村生活或自然风光的诗,表现一种闲适的心情。
典故解析:
- 西陲:古代边疆,指诗人十年征战的地方,往往是充满艰辛与苦楚的场所。
- 从军乐:在古代,有许多歌谣描绘军人生活的乐曲,代表着对战斗的热情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谨,号仲明,南宋末年和元初年的诗人、词人、散文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间苦难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孙岳从军后归吴》是周密对自己十年征战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战后士人的心态变迁。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短短四句,周密将自己十年的从军经历和归乡后的感受一一展现。首句“秋入金疮祇自悲”,以“秋”字引出伤感的情绪,暗示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伤痛。金疮不仅是身体的创伤,更是心灵的创伤,给人以沉重感。
接下来的“十年弓剑老西陲”,则通过“十年”二字突出了漫长的时间,以及在漫长的战争中所积累的疲惫与无奈,弓剑的老去象征着年轻时的热情与理想在时间的磨砺下逐渐褪色。诗人在此处表现出一种对战争的厌倦,似乎已然不再渴望再次提起武器。
“从军乐”与“田园杂兴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生活的厌倦。在战争与和平的选择间,诗人选择了后者,展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入金疮祇自悲:秋天的到来使我内心的伤痛愈加加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十年弓剑老西陲:十年的征战生活使我的武器也变得老旧,象征着时光的洗礼和无奈。
- 不须更赋从军乐:不再需要继续写那些关于从军的豪情乐曲,表达出对战争的厌倦。
- 且和田园杂兴诗:宁愿写一些描绘田园生活的闲情诗篇,表明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金疮”与“弓剑”,“从军乐”与“田园杂兴诗”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象征:弓剑象征着战争与征战的生活,金疮则象征着内心的伤痛,两者共同构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经历战争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往岁月的反思,展现了从军者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变化。诗中对战争的厌倦与对田园的向往,折射出士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人性深处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间的无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伤。
- 金疮:不仅指身体上的伤痛,更是心灵的创伤,代表着战争带来的痛苦。
- 弓剑:象征着战争的生活与勇气,反映出诗人从军经历的艰辛。
- 田园:象征宁静、和谐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入金疮”的意思是: A. 秋天的到来
B. 内心的伤痛加重
C. 对战争的怀念
答案:B -
“十年弓剑老西陲”中的“老”指的是: A. 年龄
B. 破旧
C. 疲惫
答案:B -
诗人更愿意写什么类型的诗? A. 从军乐
B. 田园杂兴诗
C. 豪情壮志的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士人的无奈。
- 王之涣《登鹳雀楼》: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周密的《孙岳从军后归吴》与杜甫的《兵车行》都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但周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反思,杜甫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同情。在表现形式上,周密的用词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内敛,杜甫则更显豪放,直切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选集》
- 《周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