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垣》

时间: 2025-01-27 04:49:38

开门俯清池,树垣因古坡。

经营既卤莽,葺补还蹉跎。

前冬雪如山,去春雨如何。

几微不自慎,迨兹功力多。

倚杖寄三叹,反躬当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门俯清池,树垣因古坡。
经营既卤莽,葺补还蹉跎。
前冬雪如山,去春雨如何。
几微不自慎,迨兹功力多。
倚杖寄三叹,反躬当如何。

白话文翻译:

打开门俯视清澈的池水,树木环绕着古老的坡地。
经营的地方虽已荒芜,却仍然在修葺,岁月却不曾停留。
往年冬天的雪像山一样高,春天的雨又将如何呢?
自己小心行事却总有些不自量力,如今的努力已然不少。
拄着拐杖叹息三声,反思自己又该如何面对呢?

注释:

  • 清池:清澈的池水。
  • 树垣:树木围成的篱笆。
  • 卤莽:荒芜的样子。
  • 葺补:修缮、修补。
  • 蹉跎:时光的流逝或耽搁。
  • 迨兹:到如今。
  • 反躬:自我反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从中可感受到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自我反省的态度,这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廷瑞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产生于诗人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我努力的思考。

诗歌鉴赏:

《树垣》通过清池、树垣、雪、雨等意象,描绘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荒凉的自然景象。诗人在开门俯视清池时,似乎在思考人生的过程,树木环绕着古老的坡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诗中提到的“经营既卤莽,葺补还蹉跎”,表达了对环境的精心经营与修缮,但也感叹时间的无情,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珍惜光阴。

而“前冬雪如山,去春雨如何”一句,则通过天气的变化引发对往昔的思考,使人联想到生命的起伏与变迁。最后的“倚杖寄三叹,反躬当如何”更是引人深思,诗人以拐杖为伴,三声叹息,折射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悔思。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自我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门俯清池:开启门扉,俯视清澈的池塘,设置了自然的背景。
  • 树垣因古坡:树木围绕着古老的坡地,传达出一种古朴的气息。
  • 经营既卤莽:虽然经营的地方已经显得荒废。
  • 葺补还蹉跎:修缮却仍旧感到光阴蹉跎。
  • 前冬雪如山:回忆过去的冬天,雪积如山。
  • 去春雨如何:对即将到来的春雨充满疑惑与期待。
  • 几微不自慎: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意识到小心行事的重要性。
  • 迨兹功力多:如今的努力已经不少。
  • 倚杖寄三叹:拄着拐杖,叹息三声,表达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 反躬当如何:自我反省,思考未来的道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前冬雪如山”比喻冬雪的积累。
  • 拟人:通过“倚杖寄三叹”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寄托。
  • 对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该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迁以及自我反省,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池:象征纯净与宁静,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树垣: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岁月的积淀。
  • :象征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冷峻。
  • :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滋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开门俯清池”中的“清池”指的是什么? A. 源头
    B. 池塘
    C. 河流

  2. “倚杖寄三叹”中的“叹”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经营既卤莽”表达了什么? A. 疲惫
    B. 荒废
    C. 丰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黎廷瑞的《树垣》同样反映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人生的思考。杜甫在《春望》中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国破家亡的无奈,而黎廷瑞则以清池、树垣传达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虽背景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