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日日春风满范围》
时间: 2025-02-04 15:4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日日春风满范围
—— 魏了翁 〔宋代〕
日日春风满范围。
海棠又发去年枝。
月笼火树更深后,
露滴燕支晓起时。
看不足,醉为期。
宵征宁问角巾敧。
一春好处无多子,不分西园掇取归。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每天春风吹拂,春意盎然。海棠花又在去年生长的枝头上盛开。月光笼罩着火红的树木,夜幕后的景色更加深邃;清晨时分,露水从燕子的巢中滴落。看似看不够,但我醉心于这美好的时光。夜晚出行时,何必去问那角巾是否斜歪?春天的美好时光本就不多,何必分东西园去采摘带回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棠:一种花,象征春天与美好。
- 月笼火树:形容月光照耀下的火红树木。
- 燕支:指燕子的巢或栖息处。
- 角巾:一种头巾,古时男子常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海棠”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爱情,其生长的季节,正是春天,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廷瑞,号竹溪,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流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鹧鸪天·日日春风满范围》一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开头的“日日春风满范围”,便是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而“海棠又发去年枝”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循环,往年花开的枝头再度焕发生机,寓意着新的希望。
月夜的描写充满了诗意,月光笼罩着火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而“露滴燕支晓起时”则带来了一丝清晨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尽管春天的美好短暂,但他却不愿分心去问那些细节,宁愿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感知,是一首兼具视觉美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日春风满范围:每天春风拂面,春意浓郁。
- 海棠又发去年枝:海棠花再度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月笼火树更深后:月光照耀的火树显得更加深邃,带来幽静的美感。
- 露滴燕支晓起时:清晨时分,露水从燕子的巢滴落,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看不足,醉为期:对美好景色的沉醉,使得心中无尽的眷恋。
- 宵征宁问角巾敧:夜晚出行,不必在意那些琐碎的事情。
- 一春好处无多子,不分西园掇取归:春天的美好时光有限,何必在意东南西北的差别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笼火树”描绘了夜晚的景象。
- 拟人:春风仿佛有生命,能够让万物复苏。
- 对仗:如“看不足,醉为期”,形成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与陶醉,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倡导人们在有限的时间中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海棠: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月光:静谧与思考的意象,代表着安宁的夜晚。
- 露水:清晨的象征,代表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棠又发去年枝”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生命的短暂
B. 生命的延续
C. 春天的结束
答案:B -
“月笼火树”中的“火树”指的是什么?
A. 烧的树
B. 光彩夺目的树
C. 叶落的树
答案:B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忧伤
B. 热爱与珍惜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魏了翁的《鹧鸪天》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前者更偏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后者则展现了豪放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