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华清宫五首》
时间: 2025-02-04 15:4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述华清宫五首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上在蓬莱宫,莫若居华清。
朝朝礼玄阁,日日闻体轻。
大圣不私己,精禋为群氓。
上出蓬莱时,六龙俨齐首。
长道舒羽仪,彤云映前后。
天声殷宇宙,真气到林薮。
昔在轩辕朝,五城十二楼。
今我神泉宫,独在骊山陬。
群方趋顺动,百辟随天游。
正月开阳和,通门缉元化。
穆穆睟容归,岂为明灯夜。
高山大风起,肃肃随龙驾。
上林神君宫,此地即明庭。
山开鸿濛色,天转招摇星。
三雪报大有,孰为非我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华清宫的赞美与向往,认为华清宫胜过蓬莱宫。每天早晨都去礼拜玄阁,日复一日感受到轻盈自在。诗中提到大圣(可能指唐明皇)并不为自己私利,而是为百姓祈祷。在描绘上天降临的景象时,诗人用“六龙俨齐首”来形容神圣的气氛。诗的最后部分描绘了华清宫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神明的敬仰。
注释
- 蓬莱宫: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长生不老。
- 华清:即华清池,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 玄阁:指神秘的宫殿。
- 大圣:指唐明皇李隆基,是唐朝的一位明君。
- 精禋:指祭祀的仪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储光羲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华丽的辞藻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对历史与神话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神灵的敬仰。华清宫作为唐代的皇家园林,象征着奢华与宁静,诗人通过描绘其美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述华清宫五首》以华清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这处皇家园林的赞美与向往。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语言优美,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诗中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诗中提到的“大圣不私己,精禋为群氓”,不仅反映了唐明皇的仁爱之心,同时也引发了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
在描绘华清宫的景色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长道舒羽仪,彤云映前后”,通过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轻盈与舒适。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隐含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在蓬莱宫,莫若居华清:虽然蓬莱宫是理想的仙境,但华清宫更胜一筹。
- 朝朝礼玄阁,日日闻体轻:每天去礼拜,感受到身心的轻松自在。
- 大圣不私己,精禋为群氓:大圣(唐明皇)并不为自己,而是为百姓祈福。
- 上出蓬莱时,六龙俨齐首:形容神圣降临时的威仪。
- 长道舒羽仪,彤云映前后:描绘长路上的华丽仪仗,彤云映衬其间。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六龙俨齐首”表现神圣威仪;“彤云映前后”则传达出和谐的景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对华清宫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神灵的敬仰,传递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蓬莱:象征理想的仙境与永恒。
- 华清:代表着奢华和宁静的生活。
- 大圣:象征着仁爱的统治者。
- 彤云:代表神圣与祥和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清”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蓬莱宫
- B. 华清池
- C. 上林神君宫
- D. 玄阁
-
诗人如何描述大圣?
- A. 私心重
- B. 为群氓祈福
- C. 不闻世事
- D. 统治一方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述华清宫五首》均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感悟,而《述华清宫五首》则更侧重于对神圣与权力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述华清宫五首》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