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二十九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0 22:02:47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白话文翻译:

秦家的庙宇几乎没有了,长城也在继续抵挡敌人。
百姓在这片土地上死去,中原却变得荆棘丛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家:指秦朝的统治者,象征着古老的荣耀与权力。
  • 庙略:庙宇和祭祀的场所,表示对过去的崇敬与遗忘。
  • 遮虏:遮挡敌人,指防御外敌的意思。
  • 长城:古代中国用以防御外族侵略的建筑,象征抵抗与防御。
  • 万姓:百姓,人民,指普通百姓。
  • 陇头:指陇山附近的土地,这里暗指土地的哀伤与死亡。
  • 荆棘:代表杂草生长,象征荒芜与混乱。

典故解析:

  •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象征着强盛与衰败。
  • 长城:历史上用以防止外敌入侵的象征,反映了古代战争的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边塞诗著称,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续古二十九首 其十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悲惨的历史画面。开头的“秦家无庙略”便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秦朝的辉煌已成往事,庙宇的缺失象征着对历史的遗忘和对当下的无奈。而“遮虏续长城”则表达了国家在外敌威胁下的苦苦挣扎,长城的存在不仅是战斗的象征,更是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的“万姓陇头死”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百姓在这片土地上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最后一句“中原荆棘生”则描绘了荒芜的景象,显示出和平年代的渴求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无奈而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也让历史的沉重感通过语言的节奏感更加突出。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家无庙略:暗示秦朝的衰败,庙宇的缺失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对文化的忽视。
  2. 遮虏续长城:强调对外敌的抵抗,长城作为防御的象征,显示了国家不屈的精神。
  3. 万姓陇头死:揭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突出对民生的关切。
  4. 中原荆棘生:描绘了荒芜的土地,象征着破败和希望的渺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增强了诗的形式美感。
  • 象征:长城、荆棘等意象象征了抵抗和绝望,富有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的意志。
  • 荆棘:象征荒凉与绝望,反映了战争的惨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秦家无庙略”中“秦家”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汉朝
    • B. 唐朝
    • C. 秦朝
    • D. 宋朝
  2. “遮虏续长城”中的“遮虏”是什么意思?

    • A. 保护百姓
    • B. 防御敌人
    • C. 建造长城
    • D. 迁移人口
  3. 诗中“万姓陇头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百姓的关怀
    • B. 对战争的赞美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历史的遗忘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陶的《续古二十九首 其十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但陈陶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王之涣则更为乐观,强调了希望与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