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怀罗仲共叔共二友》
时间: 2025-04-27 06:3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衫一着字溪东,
结友何人继两龚。
寸步相期偶胡越,
尺书不断见心胸。
吟边快睹推三语,
吏退冥搜想二松。
别后并吞几云梦,
锦囊收拾付宾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身穿征衣,诗文寄托在溪东,结交的好友如同两位龚姓的士人。虽身处不同的地方,心中却常常彼此期盼,书信不断传递着情意。吟诵之间,常常能体会到友谊的珍贵,纵使身为官吏,也常常想念那两棵松树。分别后,多少梦境都与友人有关,诗人把这些美好的回忆装进锦囊,寄托给来访的鸿雁。
注释:
- 征衫:指征战时所穿的衣服,象征着战士的身份。
- 溪东:指溪水流向东边,暗示着地理位置。
- 两龚:可能指两位姓龚的朋友,象征深厚的友谊。
- 寸步相期:比喻即使相隔很远,心中依然期盼相见。
- 尺书不断:形容书信往来频繁,情感交流不断。
- 吟边快睹:在吟诵诗歌时,能够迅速感受到情感。
- 冥搜:静静思念,寻找往日的回忆。
- 云梦:比喻美好的梦境或美好的回忆。
- 锦囊:象征珍贵的物品或回忆,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子明,号青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友谊和自然景色,作品常蕴含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弥逊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珍重,体现了宋代文人重视友情的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用“征衫一着字溪东”,通过“征衫”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同时“字溪东”则表现了他在文人圈子中的一席之地。接着,诗人提到结识的友人,进一步深化了友情的主题。在“寸步相期偶胡越”和“尺书不断见心胸”中,诗人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作宽广的河流,尽管身处异地,心却相连,书信往来如同血脉相通,显示了深厚的情谊。
诗中“吟边快睹推三语”,表达了在吟诵诗歌过程中,能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与美好。而在“吏退冥搜想二松”中,尽管身为官吏,但他心中始终怀念那份执着与纯真,松树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长久的友谊。最后两句“别后并吞几云梦,锦囊收拾付宾鸿”,则是对异地思念的升华,诗人将对友人的美好回忆和情感寄托在锦囊之中,象征着珍藏与期盼。
整首诗体现了李弥逊优雅的诗风和对友情的真诚与珍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衫一着字溪东:行军时穿的衣服与溪流东去,表现诗人身处动荡的环境与文人的情怀。
- 结友何人继两龚:提到两位友人,强调友情的延续。
- 寸步相期偶胡越:即使相隔遥远,依然期盼相聚。
- 尺书不断见心胸:频繁的书信往来,表达深厚的感情。
- 吟边快睹推三语:在吟诵中能感受到友谊的美好。
- 吏退冥搜想二松:身为官员却常常思念友人,松树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别后并吞几云梦:分别后梦中常有友人相伴。
- 锦囊收拾付宾鸿:将对友人的美好回忆装入锦囊,寄托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比作溪流,意象生动。
- 对仗:如“寸步相期”和“尺书不断”,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将思念之情形象化,表现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持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衫:象征着战斗与艰辛。
- 溪东:代表着流动与变迁。
- 松树:象征高洁与长久的友谊。
- 锦囊:象征珍贵的回忆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字是什么?
- A. 子明
- B. 子华
- C. 子涵
-
诗中提到的友人姓什么?
- A. 龚
- B. 张
- C. 李
-
“尺书不断”表达了什么?
- A. 书信往来频繁
- B. 不写信
- C. 信件被丢失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王维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李白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放的个性与激情。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