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时间: 2025-01-10 23:2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作者:陈亮 〔宋代〕
九重寤寐忆忠诚,
故向长沙起贾生。
魏阙丝纶新借宠,
秦淮草木旧知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
正自胸中有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
笑看卧鼓旧边城。
诏颁英簜促锋车,
暂借长才按转输。
昔叹当年无李牧,
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
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春风三月暮,
沙堤隐隐接云衢。
白话文翻译
在九重天中,夜不能寐,心中常怀忠诚之念,因此我决定沿着长沙的路去致敬贾谊。魏朝的权臣借助丝绸之路的新宠,而秦淮的草木仍然保留着昔日的名声。听说边塞的箭矢已经被销毁,而我心中却仍然有着铠甲和兵器。从今往后,幕府的灶火将不再减少,我则在这里笑看着昔日的边城。诏令下发,英簜催促着锋利的车轮,我暂时借助长才来处理转输之事。曾经叹息当年无李牧,今天才知道江左有夷吾。休论足够的食粮为先策,平定边境的重任在于用文人。明年的春风三月末,沙堤隐隐与云路相接。
注释
- 九重:指天上,象征皇权的地位。
- 寤寐:清醒与睡眠,形容心中挂念。
- 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魏阙:指魏朝的权臣。
- 秦淮:指南京的秦淮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锋镝:箭矢,象征战争。
- 万幕:指朝廷或官府的事务。
- 英簜:指英俊的年轻人,象征人才。
- 李牧: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因其军事才能而被称颂。
- 夷吾:即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主张用文治国。
- 平戎:指平定边疆的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字仲明,号澄江,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激昂的诗风著称,是宋代重要的词人之一。
创作背景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写于陈亮送别朋友文子前往漕运的途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国家和边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文人政治的期望。诗人在描写个人情感时,借助历史人物贾谊、李牧和范仲淹的事迹,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既展现了诗人的广博学识,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首句“九重寤寐忆忠诚”开篇即以浓厚的情感引入,表明诗人心系国家、忠诚于职守的情怀。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贾谊和魏阙的对比,展现出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表现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对草木的怀旧。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最后以春风三月的美好意象作结,给人以希望与振奋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重寤寐忆忠诚: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 故向长沙起贾生:提到贾谊,表明对其才华的敬仰。
- 魏阙丝纶新借宠:指权力中心的变化与新宠的出现。
- 秦淮草木旧知名:描绘秦淮的历史与文化,表达对过往的留恋。
- 已闻塞下销锋镝:表达战争的结束,但内心仍有斗志。
- 正自胸中有甲兵:暗示内心的准备与斗志。
- 万幕从兹无减灶:表明政务繁忙,寓意不变。
- 笑看卧鼓旧边城:以轻松的态度面对旧有的边城。
- 诏颁英簜促锋车:描绘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 暂借长才按转输:借用才华来完成任务。
- 昔叹当年无李牧:对缺乏军事人才的感慨。
- 今知江左有夷吾:意识到文人的重要性。
- 休论足食为先策:强调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 自是平戎在用儒:认为安定边疆的关键在于文人。
- 来岁春风三月暮:展望未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隐喻:用“甲兵”象征内心的战斗精神。
- 排比: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情感递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沙:象征文人的寄托与希望。
- 秦淮:代表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厚重。
- 沙堤:象征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贾谊最著名的成就是什么?
- A. 词人
- B. 政治家
- C. 军事家
- D. 诗人
-
诗中提到“李牧”的角色是什么?
- A. 文人
- B. 将领
- C. 商人
- D. 农民
-
诗中“沙堤隐隐接云衢”意味着什么?
- A. 描述自然景观
- B. 暗示未来的希望
- C. 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 D. 展现战斗的意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都表现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但《登高》更突显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则强调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悲凉,后者则充满希望。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