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道士》
时间: 2025-04-29 02:5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李道士
作者: 苏轼
世人只数曹将军,
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
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
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
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
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
丹青余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
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
知是香山老居士。
白话文翻译:
世人只知道曹将军的英勇,谁会知道虎头刀的主人并非痴人。你腰间佩戴的大羽毛,又算得了什么,面颊上的三根胡须却自有风神。我平生对那些公子哥儿不屑一顾,常常在岩石间嬉戏玩耍。故而教导后世的人都做黄冠道士,穿布袜青鞋在云水间游荡。千年之前的鼻祖仍然守着关门,只因一念之间,仍然是李耳的传人。香火的旧缘何时才会结束,丹青的余习至今仍存。五十岁刚过两岁,衰老的面容让我如今如此。他日若要指点那些贤人,知道我便是香山的老居士。
注释:
- 曹将军: 指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虎头: 指代武器,象征英勇。
- 大羽: 大的羽毛,可能象征某种身份或地位。
- 三毛: 指长胡须,象征道士的形象。
- 黄冠: 道士的帽子,象征道教身份。
- 丹青: 指绘画,象征艺术。
- 李耳: 即老子,道教创始人,代表道教的智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兼具理性和感性,作品广泛影响后世。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和对道教思想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道士李的敬重和对道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赠李道士》以道教的道士为主题,通过对道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及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的“曹将军”与“虎头”,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世人对英雄的崇拜与对真道士的忽视,突显了道教的内涵和深邃。接下来,诗歌通过描绘道士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洒脱与轻松。诗中“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表现出对老子智慧的传承与尊重,也象征了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精神。最后的“衰颜记我今如此”则将个人的衰老与道教的永恒相对照,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变化的思考与对道教精神的追求。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而又灵动,情感上深沉而又优雅,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开篇提到曹操,借以引出英雄的认知与道士的隐秘。
-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强调道士的非凡气质与外在的平常身份形成对比。
-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表现道士的洒脱与对世俗的蔑视。
-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体现道士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意指道教的传承与信仰的延续。
-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反映对道教文化传承的思考。
-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自我反省,感慨人生的无常。
-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表达作者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自己身份的自豪。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曹将军”和“虎头”的对比,强调道士的隐秘与世俗英雄的明亮。
- 比喻: “腰间大羽”象征身份地位,而“颊上三毛”则寓意道士的智慧。
- 排比: “布袜青鞋弄云水”,增强诗句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道士的敬仰,探讨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世俗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曹将军: 代表世俗英雄,象征权力与地位。
- 虎头: 武器,象征力量与勇气。
- 大羽: 象征道士身份,但在此被轻视。
- 三毛: 道士的形象,表现智慧与灵性。
- 黄冠: 象征道教的身份和传统。
- 云水: 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将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曹冲
- C. 曹仁
- D. 曹丕
-
“黄冠”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武将
- B. 道士
- C. 文人
- D. 商人
-
诗人提到的“李耳”指的是谁?
- A. 孟子
- B. 老子
- C. 庄子
- D. 墨子
-
答案:
- A. 曹操
- B. 道士
- B. 老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登高》 杜甫
-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诗歌,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但苏轼更注重哲理与人生思考,而王维则多表现隐逸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