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张仲甫
作者:皇甫曾 〔唐代〕
悲风生旧浦,
云岭隔东田。
伏腊同鸡黍,
柴门闭雪天。
孤村明夜火,
稚子候归船。
静者心相忆,
离居畏度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冬季的孤寂与思念。诗人感受到悲伤的风在旧的港口吹起,远处的山岭隔开了东边的田地。腊月时分,正是吃鸡和黍米的时候,而雪天里,柴门紧闭。孤独的村庄在夜里火光闪烁,年幼的孩子们在等候归来的船只。静静的人心中相互思念,离别的人在岁月中感到恐惧。
注释
- 悲风:悲伤的风,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忧伤。
- 旧浦:旧的港口,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伏腊: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通常与丰收和团圆的节日相关。
- 鸡黍:指鸡肉和黍米,象征节日的美食。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表示家中温暖的情景。
- 稚子:年幼的孩子,代表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 静者:指心中宁静的人,表现出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字子真,号君实,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情的关怀。他的作品多涉及离别、思念等主题,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因离别或战乱而感到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诗中浓厚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在平静中透出深深的忧伤。
诗歌鉴赏
《寄张仲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用“悲风”引入,立刻营造出了一种沉重的氛围,接着描绘了“旧浦”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过往的回忆。腊月的描写则与节日的团圆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思乡情绪。
“孤村明夜火”一句,透出一丝温暖的光亮,但随之而来的“稚子候归船”则又让人感受到对归来的期待与焦虑,反映出家庭的牵挂。最后两句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在静寂中,心中仍然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惧怕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感,使用了赞美与忧伤交织的手法,深刻反映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情感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悲风生旧浦:悲伤的风在旧港口吹起,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 云岭隔东田:远处的山岭隔开了东边的田地,表现了空间的距离感和思念的情绪。
- 伏腊同鸡黍:在腊月,正是丰收的季节,与美食相结合,增强了节日的气氛。
- 柴门闭雪天:雪天里柴门紧闭,暗示了家庭的封闭与温暖。
- 孤村明夜火:孤独的村庄在夜晚的火光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暖的氛围。
- 稚子候归船:年幼的孩子在等待归来的船只,代表着对家庭团聚的期待。
- 静者心相忆:内心宁静的人相互思念,揭示了人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 离居畏度年:离别的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恐惧,表现出对未来的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悲风”与情感相结合,生动地表达了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人内心的情感,如“雪天”、“孤村”,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通过自然景象与家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在静谧中感受到的忧伤,反映了人们在离居之后的复杂情感,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恐惧。
意象分析
- 悲风:象征孤独与思念。
- 旧浦:代表过去的回忆与情感的寄托。
- 腊月:象征节日与团圆,但同时也暗示离别。
- 孤村:体现了孤独感,反映人们对家庭的思念。
- 稚子:象征未来的希望与对家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伏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 A. 正月
- B. 腊月
- C. 夏月
-
“孤村明夜火”中“火”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温暖
- B. 灾难
- C. 恐惧
-
诗中的“静者”指的是?
- A. 年幼的孩子
- B. 离居的人
- C. 心中宁静的人
答案
- B. 腊月
- A. 温暖
- C. 心中宁静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通过月光和静夜的描绘带来更强烈的孤独感。
- 《送友人》:通过分别的场景展现友谊与离别的情感,主题更为明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