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竹箭有筠》

时间: 2025-01-11 07:55:02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

枝叶讵曾凋,风霜孰云变。

偏宜林表秀,多向岁寒见。

碧色乍葱茏,清光常蒨练。

皮开凤彩出,节劲龙文现。

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

意思解释

赋得竹箭有筠

作者: 张仲方 〔唐代〕

原文展示: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
枝叶讵曾凋,风霜孰云变。
偏宜林表秀,多向岁寒见。
碧色乍葱茏,清光常蒨练。
皮开凤彩出,节劲龙文现。
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

白话文翻译:

东南方生长着青翠的竹子,独特而美丽的竹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它的枝叶从未枯萎,风霜又怎能改变它的本色?
尤其在林间显得特别挺拔,越是在寒冷的岁月中愈发可见。
碧绿的颜色时而显得生机勃勃,清澈的光辉常常映照得宛如练带。
竹皮裂开时露出凤的彩纹,节节向上则显现出龙的纹路。
我热爱这坚贞守信的竹子,它的歌声与时代的英才相互辉映。

注释:

  • 有筠箭:指的是竹箭,筠指竹子,箭指竹箭的形象。
  • 讵曾凋:怎会曾经枯萎。
  • 风霜:比喻外界的严酷环境。
  • 岁寒见:在寒冷的冬天显得更加挺拔。
  • 清光常蒨练:清澈的光辉常常如丝绸般莹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写竹子,表达对坚韧品质的赞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赋得竹箭有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竹子在东南地区生长的情景,展现了竹子独特的美。诗中的竹箭象征着坚韧与不屈,正如诗人所赞美的品质。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形态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诗中“风霜孰云变”一句,展现了竹子在严酷环境下不屈的精神,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顽强。这种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的表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隐喻。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皮开凤彩出,节劲龙文现”,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美丽与力量,显示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最后,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欣赏,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生动描绘,也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读之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竹子生长的环境,强调其独特之美。
    • 第二联通过“风霜”与“变”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坚韧。
    • 第三联强调竹子在严冬中更显风采。
    • 第四联则通过色彩和光晕描绘竹子的美丽。
    • 第五联利用动物纹理的比喻,表达竹子的力量与美感。
    • 第六联表达了对竹子的爱好与对坚贞品质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彩”、“龙文”比喻竹子的美丽与力量。
    • 对仗:如“风霜孰云变”与“岁寒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竹子一种情感,表现其坚贞。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与特性,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 风霜:象征外界环境的挑战与考验。
  • 岁寒:暗示历经风雨后的坚定与持久。
  • 凤彩与龙文:象征着美丽、力量与高尚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寒见”意指什么? A. 寒冷的冬天
    B. 冬天竹子更显风采
    C. 竹子无法生存
    答案: B

  2. “风霜孰云变”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竹子会枯萎
    B. 外界环境不会改变竹子的本质
    C. 竹子生长在风霜中
    答案: B

  3. 诗中用“凤彩”和“龙文”来形容什么? A. 风霜
    B. 竹子的美丽与力量
    C. 竹子的颜色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描写竹子的清幽,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和谐。
  • 李白《夜泊牛津》:虽以不同的意境呈现,但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