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时间: 2025-01-11 05:59:23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作者: 王刚中 〔宋代〕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白话文翻译

我考察《八阵图》,它的规模被记录在册。
这幅图是何时形成的呢?我在西蜀的夔门观赏叠石。
赋诗时用到数字,每一个字都有其来历。
我走到汉州的西边,恰好在弥牟镇的北边。
平原上堆积起小丘,滩石的排列也是同样的样式。
细细思索作者的用意,诸葛亮确实有深远的谋略。
高岸可能是谷地,滩石依然保存着遗迹。
江海变迁成桑田,平原的样子仍可寻觅。
所以如今两个地方仍然存在,千年之后必有所得。
再次吟唱这首诗,必定会有明智的人识别出其中的深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考察、研究。
  • 曷来:何时、何因。
  • 叠石:重叠的石头,指自然景观。
  • 赋诗:作诗,写诗。
  • 数字:这里指诗中使用的字数和结构。
  • 遗迹:留下的痕迹,指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

典故解析

  • 八阵图:据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创,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
  • 夔门:是长江上游的一个著名山口,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刚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历史、地理为题材,善于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八阵图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八阵图》为主题,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考察,表达了对诸葛亮军事智慧的景仰,以及对历史演变的思考。开篇的“我稽八阵图”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接着提及“规模载方册”,展示了八阵图的宏大和重要性。诗中反复出现的“遗迹”“变桑田”等字眼,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转和事物的变化,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在细致的意象描绘中,诗人从自然景观入手,描绘了“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最后,诗人以“千载必一得”总结,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鼓励后人继续探索和理解历史的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表明诗人对八阵图的研究与重视。
  •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询问八阵图形成的时间与地点,强调历史的渊源。
  •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每个字的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体现出诗人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指向具体地理位置,使诗句更具真实感。
  •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描绘自然风光,暗示历史的积淀。
  •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直接提到诸葛亮,表达对其智慧的赞美。
  •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强调自然与历史的交织。
  •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历史的变迁,但某些痕迹依然可寻。
  •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长久的影响。
  •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呼吁后人对历史的重视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江海变桑田,象征历史变迁的不可逆转。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传承与变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及对历史深刻的思考,强调智慧与历史的关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八阵图:象征着军事智慧与策略。
  • 滩石:历史的见证,代表永恒与变迁。
  • 平原:象征着广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阵图》是由谁所创?

    • A. 李白
    • B. 诸葛亮
    • C. 王维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夔门”是指哪里?

    • A. 长江上游
    • B. 黄河入海口
    • C. 西湖
    • D. 渭河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A. 自然景观
    • B. 人物传记
    • C. 战争故事
    • D. 个人经历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历史的哲思和对人物的敬仰,而《登高》则强调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诸葛亮与三国历史》

相关诗句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下一句是什么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上一句是什么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下一句是什么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上一句是什么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下一句是什么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上一句是什么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下一句是什么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上一句是什么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下一句是什么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上一句是什么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下一句是什么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上一句是什么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下一句是什么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上一句是什么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下一句是什么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上一句是什么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下一句是什么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上一句是什么

我稽八阵图,下一句是什么

规模载方册。上一句是什么

规模载方册。下一句是什么

曷来镇西蜀,上一句是什么

曷来镇西蜀,下一句是什么

夔门观叠石。上一句是什么

夔门观叠石。下一句是什么

赋诗有数字,上一句是什么

赋诗有数字,下一句是什么

字字究来历。上一句是什么

字字究来历。下一句是什么

进涉汉州西,上一句是什么

进涉汉州西,下一句是什么

弥矣镇之北。上一句是什么

弥矣镇之北。下一句是什么

平原列堆阜,上一句是什么

平原列堆阜,下一句是什么

滩石同一式。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