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柱国寺》

时间: 2025-01-10 18:17:44

皇帝施钱修此院,半居天上半人间。

丹梯暗出三重阁,

古像斜开一面山。

松柏自穿空地少,川原不税小僧闲。

行香天使长相续,早起离城日午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柱国寺
作者: 王建 〔唐代〕

皇帝施钱修此院,
半居天上半人间。
丹梯暗出三重阁,
古像斜开一面山。
松柏自穿空地少,
川原不税小僧闲。
行香天使长相续,
早起离城日午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柱国寺的修建和景观。皇帝拨款修建这个寺院,使得它既有天上仙境的感觉,也有世间的气息。红色的阶梯通往三重高阁,古老的佛像斜倚在山的一侧。松柏树木在空旷的地方生长稀少,而田野上小僧们悠然自得,无需交税。香客们像天上的使者一样络绎不绝,早起离开城镇,午后又返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施钱:指施行资助,即皇帝拨款。
  • 半居: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
  • 丹梯:红色的阶梯,指寺庙内的阶梯。
  • 古像:古老的佛像。
  • 斜开:指佛像靠斜倚在山侧。
  • 川原:指田野、平原。
  • 不税:不需要交税。
  • 行香:指香客,来寺庙朝拜的人。
  • 天使:指天上的神灵或使者。

典故解析:

  • 柱国寺:作为一个宗教场所,代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 松柏:象征长青的生命力和坚韧,常用以比喻人的品德。
  • 香客:代表了信仰和对宗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山水、寺庙等景物,诗作多反映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题柱国寺》创作于唐代盛世,皇帝对佛教的支持和寺庙的建设反映了社会对宗教的重视。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与对人世繁华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柱国寺》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观的诗,展现了王建对宗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篇即以“皇帝施钱修此院”引入,展现了国家对宗教文化的重视,暗示了国家与宗教的密切关系。接着,诗人描写了寺庙的布局和环境,运用“丹梯暗出三重阁”来形象表现寺庙的高耸和神秘感,使人产生仰望的敬意。诗中“古像斜开一面山”则通过佛像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超然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小僧和香客的描写,展现了寺庙内的生机与闲适。松柏的稀少与川原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寺庙作为人间与天上交界的特殊空间,既有神圣的宗教气息,又有世俗的安宁与闲适。最后一句“早起离城日午还”则表现了信仰者的虔诚与规律生活,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兼具宏伟与细腻,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寓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皇帝施钱修此院:揭示寺院的建设背景,彰显皇帝对佛教的支持。
  2. 半居天上半人间:表达寺庙的神圣与人间的联系,具有超凡脱俗的气息。
  3. 丹梯暗出三重阁:生动描绘寺庙的立体结构和美感,色彩鲜明。
  4. 古像斜开一面山:通过古像的描写体现出岁月的沧桑与静谧的氛围。
  5. 松柏自穿空地少:松柏的稀少象征着寺庙的独特与孤寂。
  6. 川原不税小僧闲:小僧的悠闲生活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
  7. 行香天使长相续:香客如天使般的到来,表现出对信仰的渴望。
  8. 早起离城日午还:描述了香客的朝拜生活,体现出秩序与规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客比作“天使”,增强了宗教氛围。
  • 对仗:如“松柏自穿”和“川原不税”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丹梯”、“古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柱国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宗教的崇敬与世俗生活的平和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柱国寺:象征宗教文化与国家的结合。
  • 丹梯:代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径。
  • 古像:象征历史与信仰的传承。
  • 松柏:象征坚韧与永恒。
  • 香客:代表对信仰的追求与虔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皇帝施钱修此院”表达了什么?

    • A. 皇帝对寺庙的修缮
    • B. 诗人对皇帝的批评
    • C. 寺庙的自然景观
    • D. 小僧的生活状态
  2. “丹梯暗出三重阁”中的“丹梯”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阶梯
    • B. 山间小路
    • C. 香客的供品
    • D. 诗人的创作灵感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庐山谣》(李白):表达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建的诗与白居易《琵琶行》:两者都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但王建更侧重于宗教与宁静的气氛,而白居易则强调人间的悲欢离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