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自洪还家》

时间: 2025-04-27 18:30:45

归来长啸碧山河。

结茅牵翠萝。

衰颜借问近如何。

吴霜侵鬓多。

衣短褐,卧行窝。

眼前随分过。

一溪风月与烟波。

闲中宜钓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自洪还家
作者: 梁寅 〔元代〕

归来长啸碧山河。
结茅牵翠萝。
衰颜借问近如何。
吴霜侵鬓多。
衣短褐,卧行窝。
眼前随分过。
一溪风月与烟波。
闲中宜钓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归来时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长啸于青翠的山河之间,居住在用茅草搭建的小屋,旁边缠绕着翠绿的藤萝。他感慨自己的容颜已衰老,问及自己近来的生活如何,发现白霜已侵染了鬓发。身穿短褐衣,躺在小窝里,眼前的生活随意而过。诗人感受到溪水、月色与烟波的悠然,觉得在这种闲适的环境中,最适合用蓑衣钓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阮郎归: 是一种词牌名,通常用来表达归乡心情。
  • 长啸: 高声呼啸,表达豪情。
  • 结茅: 用茅草搭建房屋。
  • 翠萝: 翠绿的藤萝。
  • 吴霜: 指的是江南的霜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卧行窝: 指简单的住所。
  • : 指渔者穿的蓑衣,象征渔者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吴霜侵鬓多: 诗中提到的“吴霜”可能指的是江南的秋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寅,元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归乡之际,反映了他在外游历后的思乡情感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元代社会动乱,诗人选择归隐,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 自洪还家》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洒脱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开篇以“长啸碧山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紧接着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环境,茅屋与翠萝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归来的游子,更是一个追求自由与宁静的隐士。

“衰颜借问近如何”一句,诗人自嘲衰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状态的坦然接受。短褐衣和卧行窝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表明诗人已然满足于这种隐逸的生活。

整首诗的意境则通过“一溪风月与烟波”达到高潮,诗人以自然景色的优美来表达内心的安宁与悠闲,渔夫的生活成为他理想生活的象征。最后一句“闲中宜钓蓑”则是对闲适生活的直接渴望,体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来长啸碧山河: 表达归乡时的豪情,青山绿水相伴,心情愉悦。
  2. 结茅牵翠萝: 描述自己的居住环境,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3. 衰颜借问近如何: 自问近况,感叹衰老。
  4. 吴霜侵鬓多: 以“吴霜”象征岁月无情,反映内心的忧伤。
  5. 衣短褐,卧行窝: 生活简朴,体现出对物质的淡泊。
  6. 眼前随分过: 生活随意而过,带有对世事的无奈。
  7. 一溪风月与烟波: 自然景色优美,表达内心的宁静。
  8. 闲中宜钓蓑: 渴望在闲适中垂钓,体现生活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吴霜”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描绘自然时,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河: 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
  • 翠萝: 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吴霜: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风月烟波: 体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结茅牵翠萝”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富裕
    • B. 简朴
    • C. 奢华
  2. “衰颜借问近如何”中“衰颜”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衰老
    • C. 美丽
  3. 该诗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 A. 闲适自然
    • B. 闹市繁华
    • C. 奢华享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由王维创作,表现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趣。
  • 《饮酒》: 由陶渊明创作,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此诗皆以自然为背景,传达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王维更注重山水意境,而梁寅则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阮郎归 自洪还家》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