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孺人挽诗》
时间: 2025-01-27 04:1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孺人挽诗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一性根原匪自今,
厥生异甚理难寻。
因思出腹恩难称,
不恤伤肤念极深。
雷殷饥肠旋斂蛰,
春温好语解移阴。
华堂命服蕃孙子,
天报还渠一片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郭孺人的哀悼,强调了母亲与子女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中提到,生性与情感并非自古如此,而是因缘而生,难以寻觅其理。想到母亲的恩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尽管她已去世,但她的牺牲和关怀仍在心中深刻。饥饿时的苦楚和春天温暖的言语形成对比,似乎在表达母亲的关爱如春风般温暖。最后提到母亲的心意仍将在子孙中延续,表达了一种对母爱的永恒追忆。
注释:
字词注释:
- 性根:指人性根本,天性。
- 厥生:指生出来的孩子。
- 出腹恩:指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 雷殷:形容饥饿的状态。
- 蕃孙子:指繁衍的后代。
典故解析: 郭孺人是指作者的母亲,诗中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敬仰。诗中提到的母亲的恩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母爱的高度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20年-1295年),字蕴之,号温庐,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以其精深的诗词及散文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魏了翁为悼念自己的母亲而作,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激以及对其离世的痛惜。该作品反映了宋代人们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对母亲角色的崇高敬意。
诗歌鉴赏:
《郭孺人挽诗》是一首情感深邃、语言精练的挽诗,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整首诗通过对母爱的回忆,探讨了生命的根源与亲情的力量。开篇强调了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根本关系,指出这种关系并非只是表面的,而是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接着,诗人回忆起母亲的恩情,感叹这种情感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展现出一种无法言尽的深情。
诗中对比了母亲的关怀与现实的苦难,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与追思,尤其是“雷殷饥肠”与“春温好语”的对照,更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对比,突显出母亲的伟大与无私。结尾部分,诗人以“华堂命服蕃孙子”来表达母亲心意的延续,体现出母爱的传承和子孙对母亲的纪念。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母亲角色的崇高敬意,展现了中华文化中深厚的家庭观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性根原匪自今:人性根本并非今时所能理解,暗示母爱悠久的历史。
- 厥生异甚理难寻:孩子与生俱来的情感,难以用理智解释。
- 因思出腹恩难称:想到母亲的恩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 不恤伤肤念极深:虽受伤痛,心中念深。
- 雷殷饥肠旋斂蛰:饥饿的痛苦让人不禁回想起母亲的关爱。
- 春温好语解移阴:春日的温暖话语,如同母亲的关怀。
- 华堂命服蕃孙子:母亲的心意在后代中延续。
- 天报还渠一片心:愿天意回报母亲的无私之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饥饿与温暖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母爱的伟大。
- 比喻:用“春温好语”比喻母亲的关怀。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母爱的深切怀念与感激,通过对母亲无私奉献的追忆,反映了家庭情感的永恒和母爱的传承。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展现了对传统亲情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性根:象征人性的本质与深层情感。
- 出腹恩:象征母亲的无私付出与牺牲。
- 雷殷饥肠: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苦楚。
- 春温好语:象征母爱的温暖与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出腹恩”指的是什么? a. 兄弟之情
b. 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c. 朋友间的帮助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母亲的关爱? a. 春温好语
b. 雷殷饥肠
c. 华堂命服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悼亡诗》元稹:同样反映对逝去亲人的哀悼。
诗词对比:
- 魏了翁的《郭孺人挽诗》与元稹的《悼亡诗》均表现了对已故亲人的追思,但魏了翁更强调母爱的深厚与传承,而元稹则集中于对爱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不同情感的侧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