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离》

时间: 2025-01-11 01:46:58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白话文翻译

两只燕子又来了,双双飞翔的样子令人羡慕。
那玉楼珠阁并不是它们唯一的栖息之处,
金窗绣户的地方它们也常常相见。
柏梁楼失火后,它们就飞入了吴王的宫殿。
但吴宫又被焚烧,幼燕也都已无巢可归。
如今我孤单憔悴,独自怀念那已故的雄燕。
双双飞舞的日子难再重现,真是让我心里伤痛不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燕:指一对燕子。
  • 玉楼珠阁:形容华丽的楼阁。
  • 金窗绣户:华丽的窗子和门。
  • 柏梁:古代的一种楼阁名。
  • 吴王宫:指吴王的宫殿。
  • 憔悴:形容因忧愁而消瘦的样子。
  • 孀雌:失去伴侣的雌燕。

典故解析
“柏梁失火”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柏梁楼焚毁事件。此诗中提及的吴王宫则与吴国的历史有密切关系,与燕子的栖息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燕子失去家园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个人理想与情感。

创作背景
《双燕离》作于李白的旅途中,反映了他对燕子命运的关注,同时也隐喻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燕子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爱情与团聚,此诗正是借燕子的离别抒发了他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李白的《双燕离》通过对燕子双飞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失去与怀念的情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玉楼珠阁”和“金窗绣户”,展现了燕子栖息的华丽环境,反映出其生活的优雅与自由。然而,随着“柏梁失火”和“吴宫又焚荡”的叙述,诗歌的情调骤然转变,构建了一个关于失去和孤独的悲剧景象。

燕子象征着爱情与团聚,诗中的“孀雌忆故雄”更是直击人心,表现了失去伴侣的深切思念。李白通过精炼的字句和深邃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无奈。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燕子命运的描绘,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燕复双燕:开篇点题,强调燕子的双飞,象征情感的和谐与美好。
  • 双飞令人羡:表达对燕子自由飞翔的羡慕。
  • 玉楼珠阁不独栖:暗示燕子的生活环境优雅多样。
  • 金窗绣户长相见:进一步描绘燕子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 柏梁失火去:引入事件转折,喻示燕子失去栖息地。
  • 因入吴王宫:燕子为了生存而转向吴王宫,表现出生命的无奈。
  • 吴宫又焚荡:再一次失去,深化了悲剧感。
  • 雏尽巢亦空:形象地表现出家园的破灭。
  • 憔悴一身在:表达了失去后的无助与憔悴。
  • 孀雌忆故雄:直接揭示失去伴侣后的孤独感。
  • 双飞难再得: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
  • 伤我寸心中:情感的直接表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心痛。

修辞手法
李白在此诗中运用对仗、比喻等手法,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玉楼珠阁”与“金窗绣户”的对比,既强调了燕子栖息的环境之美,也暗示了失去后的落寞。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燕子的离别为线索,表达了对爱情、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李白对人生无常和孤独感的深刻思考。诗中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激发读者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爱情、团聚与自由。
  • 楼阁:代表华丽的生活环境。
  • 火焰:象征毁灭与失去。
  • 孤雌:象征失去伴侣的孤独感。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外在场景,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古代诗词中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燕离》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柏梁失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座楼阁的焚毁
    C) 一场战争

  3. 诗中“孀雌忆故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B) 对失去伴侣的思念
    C)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1. B) 李白
  2. B) 一座楼阁的焚毁
  3. B) 对失去伴侣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和影像传达情感的共鸣。

诗词对比
李白的《双燕离》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对失去的感慨,但李白更注重于情感的细腻与个人的孤独,杜甫则展现了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李白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古诗词鉴赏》
  4. 《李白与他的时代》
  5.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