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漏》

时间: 2025-01-10 19:28:25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

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漏遥钟动静闻,
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
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
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
两两鸳鸯护水纹。

白话文翻译

遥远的钟声传来,动静交替,隐约可闻;
散落的报纸重叠在一起,难以分辨。
舞动的鸾鸟在镜匣中收起了残留的黛色,
香炉里的睡鸭换上了晚霞的香气。
归去时知道一定会再次对着明月,
梦中又会飞往何处,化作云彩?
南塘渐渐温暖,蒲草已经可以编结,
成双的鸳鸯守护着水面上的波纹。

注释

  • 促漏:古时钟漏的名字,意为通过滴水来计时。
  • 遥钟:远处的钟声。
  • 报章:指散落的纸张。
  • 舞鸾:指舞动的鸾鸟,象征优雅。
  • 镜匣:用来放置镜子的匣子,象征着美丽。
  • 残黛:指残留的妆容。
  • 睡鸭:安静的鸭子,象征宁静。
  • 香炉:用来焚香的器具。
  • 蒲堪结:蒲草可以编结,用于制作物品。
  • 两两鸳鸯:成双的鸳鸯,象征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派的代表之一。李商隐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促漏》是李商隐晚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唐代的社会背景下,政治动荡、个人命运多舛,李商隐在诗中融入了对爱情、梦想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促漏》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诗作,李商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遥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钟声的响起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散落的报纸,象征着纷繁复杂的生活,仿佛在暗示着个人命运的不可捉摸。

接下来的意象如“舞鸾镜匣”和“睡鸭香炉”,既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又暗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尤其是“归去定知还向月”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过去的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最后两句“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则描绘了春暖花开的场景,鸳鸯成双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珍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表达,展示了李商隐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促漏遥钟动静闻:远处的钟声在动静之间交替传来。
  2. 报章重叠杳难分:散落的报纸重叠在一起,难以分辨。
  3. 舞鸾镜匣收残黛:舞动的鸾鸟在镜匣中收起了残留的妆容。
  4. 睡鸭香炉换夕熏:香炉里的睡鸭换上了晚霞的香气。
  5. 归去定知还向月:归去时知道一定会再次对着明月。
  6. 梦来何处更为云:梦中又会飞往何处,化作云彩?
  7. 南塘渐暖蒲堪结:南塘渐渐温暖,蒲草可以编结。
  8. 两两鸳鸯护水纹:成双的鸳鸯守护着水面上的波纹。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如“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 比喻:用“梦来何处更为云”比喻人生的虚幻与不确定。
  • 拟人:将“鸳鸯”赋予情感,象征着爱情的忠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李商隐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寄托。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短暂人生的无奈,充满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遥钟:象征时间的流逝。
  • 报章:象征生活的纷繁复杂。
  • 舞鸾:象征优雅与美好。
  • 香炉:象征宁静与思索。
  • 鸳鸯:象征爱情与忠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促漏》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李商隐
    • D. 白居易
  2. “归去定知还向月”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盼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爱情的渴望
  3.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爱情
    • C. 亲情
    • D. 忍耐

答案

  1. C. 李商隐
  2. A. 对未来的期盼
  3. B. 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相思》

诗词对比

李商隐《促漏》 vs. 杜甫《秋夕》

  • 主题: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商隐更侧重于爱情与生活的美好,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 风格:李商隐的诗歌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杜甫则以沉郁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著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