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乱次前辈韵》

时间: 2025-05-02 12:51:59

中原昔丧乱,豺虎厌人肉。

辇金输虏庭,耳目久习熟。

不知贪残性,搏噬何日足。

至今磊落人,泪尽以血续。

後生志抚薄,谁办新亭哭?

艺祖有圣谟,呜呼宁忍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虏乱次前辈韵》

中原昔丧乱,豺虎厌人肉。
辇金输虏庭,耳目久习熟。
不知贪残性,搏噬何日足。
至今磊落人,泪尽以血续。
後生志抚薄,谁办新亭哭?
艺祖有圣谟,呜呼宁忍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曾经遭受战乱,豺狼和老虎都厌恶人肉。金银财宝被运送到敌人的庭院,耳闻目睹的场面已经习以为常。人们不知道贪婪和残暴的本性,何时才能停止这种撕咬和吞噬?直到今天,正直的人们已经泪尽血流,继续承受着痛苦。年轻一代的志向已经变得微薄,谁来为新亭(指新亭的哀悼)而哭泣呢?艺祖(指汉朝的刘邦)有圣明的教诲,唉,难道我还能忍心去读吗?

注释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历史上多次经历战乱。
  • 豺虎:比喻残暴的敌人。
  • 辇金:指运送给敌人的金银财宝。
  • 耳目久习熟:耳闻目睹已经变得习惯。
  • 贪残性:贪婪和残暴的本性。
  • 磊落人:指正直的人。
  • 泪尽以血续:用尽了眼泪,流淌的却是鲜血。
  • 艺祖:指汉高祖刘邦。
  • 圣谟:圣明的教诲和法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多以抒发国家情怀和个人遭遇为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金国与南宋对峙、战争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沦陷和战乱的痛苦感受,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陆游的《闻虏乱次前辈韵》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战争悲剧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责任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对中原战乱的回忆,展现了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以“中原昔丧乱”引入,立刻拉开了历史的帷幕,令人感受到战乱的惨烈。紧接着,诗人以“豺虎厌人肉”来形容敌人的残暴,形象而生动,使人不寒而栗。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悲痛转为深切的忧虑,尤其在“泪尽以血续”一句,显示了正直之士在国破家亡后仍然不屈的精神。陆游将这种情感通过对后生志向的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发出“谁办新亭哭”的反问,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失望。

最后一句“艺祖有圣谟,呜呼宁忍读!”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质疑当今人们是否还能铭记历史的教训,是否有勇气去面对历史的伤痛。整首诗在悲愤之余,透露出一种警醒与启示,激励后人不忘历史、奋发向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原昔丧乱:回忆过去的战乱,情感沉重。
  2. 豺虎厌人肉:敌人的残暴,形象而生动。
  3. 辇金输虏庭:财富被敌人掠夺,表现国家的悲哀。
  4. 耳目久习熟:对战争的麻木,令人深思。
  5. 不知贪残性:对贪婪与残暴本性的不知。
  6. 搏噬何日足:对敌人残暴行为的质疑。
  7. 至今磊落人:正直之士仍在承受痛苦。
  8. 泪尽以血续:用尽眼泪,流的是鲜血,象征着无尽的痛苦。
  9. 後生志抚薄:年轻一代的志向变得微薄。
  10. 谁办新亭哭:对未来的无奈与失望。
  11. 艺祖有圣谟:历史的教训仍需铭记。
  12. 呜呼宁忍读:质疑当今人们的态度,发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豺虎”比喻敌人,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泪尽以血续”与“耳目久习熟”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办新亭哭”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沦陷和战乱的深切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警醒与对未来的忧虑,呼唤人们铭记历史教训,激励奋发向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原:象征国家的中心,代表着国家的命运。
  • 豺虎:象征敌人,表现出战乱的残酷。
  • 泪与血:象征人民的苦难与牺牲。
  • 新亭:象征对未来的希望与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豺虎”是指什么? a) 动物
    b) 敌人
    c) 哲学家

  2. “泪尽以血续”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
    c) 无聊

  3.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艺祖”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刘邦
    c) 诸葛亮

答案

  1. b) 敌人
  2. b) 痛苦
  3. b) 刘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1. 陆游《闻虏乱次前辈韵》杜甫《春望》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苦与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对过去的回顾,而杜甫则是对现实的深刻描写。
  2. 陆游《闻虏乱次前辈韵》陶渊明《归园田居》

    • 陶渊明强调个人的安宁与田园生活,而陆游则沉浸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两者在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